红外大气能见度: 定义、算法及关键因素分析
张景伟1; 武鹏飞2; 饶瑞中2
刊名光学学报
2015
卷号35
关键词大气光学 大气能见度 红外系统 红外辐射传输 视觉
ISSN号0253-2239
其他题名Infrared Atmospheric Visibility:Definition, Algorithm and Analysis of Key Factors
英文摘要通常用大气能见度表征大气对可见光波段的视觉影响程度,但它并不适用于红外波段。鉴于大气能见度的直观特性和红外光电技术的迫切需求,参照可见光大气能见度的定义,依据红外系统对比度阈值,提出了红外大气能见度的概念。根据这里提出的定义和涉及的红外大气透射率的物理过程,分析了决定红外大气能见度的关键大气因素。一般情况下,这些因素是可见光大气能见度、水汽含量、气溶胶类型。建立了红外大气能见度与这些关键参数间的定量关系,计算了噪声等效温差(NETD)为0.05 K对应的3个大气窗口(1.06、3~5、8~12 μm)的红外大气能见度。
语种中文
CSCD记录号CSCD:5599145
内容类型期刊论文
源URL[http://ir.hfcas.ac.cn:8080/handle/334002/47480]  
专题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
作者单位1.合肥工业大学仪器科学与光电工程学院
2.中国科学院安徽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3.中国科学院安徽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张景伟,武鹏飞,饶瑞中. 红外大气能见度: 定义、算法及关键因素分析[J]. 光学学报,2015,35.
APA 张景伟,武鹏飞,&饶瑞中.(2015).红外大气能见度: 定义、算法及关键因素分析.光学学报,35.
MLA 张景伟,et al."红外大气能见度: 定义、算法及关键因素分析".光学学报 35(2015).
个性服务
查看访问统计
相关权益政策
暂无数据
收藏/分享
所有评论 (0)
暂无评论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


©版权所有 ©2017 CSpace - Powered by CSpa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