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血栓靶点P2Y_(12)受体的结构学研究
张凯华; 赵强
刊名Chinese Journal of Cell Biology
2014
卷号36期号:8页码:1050-1053
关键词抗血栓靶点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心脏缺血性猝死
ISSN号1674-7666
文献子类Article
英文摘要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s,ACS)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临床表现主要为不稳定心绞痛、非Q波心肌梗死、Q波心肌梗死和心脏缺血性猝死等。即使得到最大限度的治疗,仍然有5%~10%的ACS患者在初次发病后的一个月内出现心脏功能反复性失常,甚至是死亡。我们知道,ACS属于冠心病的一种,当冠脉内粥样斑块发生松动、裂纹或破裂时,斑块内高度致血栓形成的物质暴露于血流中,而这些物质将引起血小板在受损表面黏附、活化、聚集,导致血栓的形成,最终造成心肌血流灌注受损。因此,血小板是ACS病理生理学上的关键因子。市场上也出现了诸多抗血小板药物,它们有效缓解了这类患者的病情。血小板上有两种G蛋白偶联受体(P2Y,和P2Y_(12))与血小板聚集相关,其中P2Yi受体开启微弱的血小板活化,而由P2Y12受体缓慢渐进地将信号放大。再加上P2Y_(12)受体在血小板膜上的表达占优势,这使得P2Y12受体成为理想的抗血栓靶点。
WOS研究方向Life Sciences & Biomedicine - Other Topics (provided by Clarivate Analytics)
语种中文
CSCD记录号CSCD:5220629
内容类型期刊论文
源URL[http://119.78.100.183/handle/2S10ELR8/269320]  
专题药物靶标结构与功能中心
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受体结构与功能重点实验室, 上海 201203, 中国.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张凯华,赵强. 抗血栓靶点P2Y_(12)受体的结构学研究[J]. Chinese Journal of Cell Biology,2014,36(8):1050-1053.
APA 张凯华,&赵强.(2014).抗血栓靶点P2Y_(12)受体的结构学研究.Chinese Journal of Cell Biology,36(8),1050-1053.
MLA 张凯华,et al."抗血栓靶点P2Y_(12)受体的结构学研究".Chinese Journal of Cell Biology 36.8(2014):1050-1053.
个性服务
查看访问统计
相关权益政策
暂无数据
收藏/分享
所有评论 (0)
暂无评论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


©版权所有 ©2017 CSpace - Powered by CSpa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