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AFM研究微绒毛、细胞膜微丝骨架及应用
作者刘林
答辩日期2019-05-01
文献子类博士
授予单位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
授予地点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
导师李宾
关键词原子力显微镜 荧光显微镜 微绒毛 微丝 自噬
英文摘要细胞膜是细胞最重要的结构成分,在维持细胞内环境稳态和多种生理功能中均起到重要作用,而细胞膜的某些生理功能的发挥离不开细胞表面的一些特殊结构,如微绒毛,它在营养物质吸收、免疫调节、信号传导等活动中起到重要作用。由于传统技术的限制,生理条件下,纳米尺度上微绒毛结构的变化与吸收功能的关系还没有直接的证实。微丝不但对微绒毛结构起到支撑作用,还是细胞结构的重要成分,参与细胞形貌的维持、细胞粘附、细胞运动等生理功能,而近生理条件下,微绒毛和微丝在细胞中的空间分布特点还存在许多问题尚待探讨。此外,微丝参与机械力引起的多种生理活动,然而微丝是否参与相邻细胞间自噬信号的传递还不清楚。原子力显微镜(AFM)在细胞生物学研究中具有特殊优势,可以生理条件下对多种生物样品进行高分辨成像的同时获得样品的理化性质,已经应用于从单分子、细胞到组织样品的研究中。本文针对以上问题,利用AFM的高分辨成像,以及精准控制力优势,结合荧光显微镜的成像特点,在活细胞水平上,观察了微绒毛和微绒毛簇的动态变化;近生理条件下,纳米尺度上,研究了微绒毛结构的变化与吸收功能的关系,以及微丝和微绒毛的空间分布特点;此外,还初步探究了微丝在机械力引起的相连细胞间自噬信号传递中的重要作用。主要内容如下:第一,通过AFM的高分辨成像,在纳米尺度上,观察到细胞表面的微绒毛结构,获得单根微绒毛的尺寸及形貌特征。对活细胞进行连续原位成像,研究了细胞表面两种亚型的单根微绒毛及微绒毛簇的动态变化,发现了单根微绒毛的生长周期和微绒毛簇的解聚和聚合的现象。此外,对饥饿状态下,微绒毛结构的变化与葡聚糖吸收的直接相关性进行了研究,发现了微绒毛结构是动态可逆的变化。第二,基于AFM精准控制力的特点,探究了细胞膜外微绒毛及细胞膜内侧微丝的分布。在基本不破坏细胞结构的情况下,研究了微绒毛及微丝结构在细胞中的两层分布:细胞膜表面为微丝构成的单根和聚集成簇的微绒毛结构以及在这层下面是由粗细不同的微丝构成的致密网格结构。此外,通过AFM高分辨成像还获得了的单根微丝的形貌和细胞内致密微丝网格结构的特点。第三、利用AFM精准控制力的优势,还初步探究了微丝在自噬信号传递中的作用。通过AFM的针尖刺激细胞,研究了纳米机械力对细胞自噬水平的影响,发现了机械力引起的细胞自噬能传递给相连细胞,并且这种传递在同种或不同种细胞间均会发生。最后,通过构建N2a细胞的间隙连接,探究了间隙连接在相邻细胞间自噬传递中的作用。以上研究工作展示了AFM在研究活细胞的动态过程和细胞内微丝的空间分布中的优势,以及微丝在力信号传递中的功能。文章最后对以上工作进行了总结和展望。
语种中文
页码120
内容类型学位论文
源URL[http://ir.sinap.ac.cn/handle/331007/31223]  
专题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_中科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2011-2017年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刘林. AFM研究微绒毛、细胞膜微丝骨架及应用[D]. 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 2019.
个性服务
查看访问统计
相关权益政策
暂无数据
收藏/分享
所有评论 (0)
暂无评论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


©版权所有 ©2017 CSpace - Powered by CSpa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