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基于大地水准面的地球广义形状理论与应用
作者刘成军
答辩日期2018-06
文献子类博士
授予单位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授予地点上海
导师黄乘利 ; 张冕
关键词地球平衡形状 大地水准面 主惯性矩 动力学扁率 地壳均衡
其他题名Application of the generalized theory of the figure of the Earth on the geoid and the global dynamical flattening
学位专业天体测量与天体力学
英文摘要
摘要
地球内部结构和密度分布是研究地球的基础。本文以二维的大地水准面信
息为约束,分析求解地球内部的密度分层分布。同时依据密度分层计算得到地
球的动力学扁率,解决动力学扁率的理论值与观测值1%差距的问题。
Clairaut在1743年提出的一阶形状理论为地球平衡形状理论奠定了基础;Darwin
和de Sitter在此基础上做了进一步完善,使该理论达到二阶精度;Kopal,Lanzano
以及Denis等人先后提出了三阶形状理论,其中Denis采用迭代法对其求解。
然而上述的传统理论得到的地球内部形状具有旋转对称结构,黄乘利和刘宇等
人认为这是不合理的,因此提出三阶广义形状理论,并能够得到地球内部的非
对称密度分布。
本文基于三阶的广义地球形状理论,采用几个不同模型计算得到地球的内
部等势面即密度分布,同时也研究分析了地壳质量的非对称分布对等势面的影
响。可以确定其对等势面的直接和间接贡献主要为扁率的二阶量级,这对形状
理论是不可忽略的。但CRUST1.0地壳模型之下(即莫霍面以下)的过渡层相对
于该地壳本身的非对称分布也颇为显著,它对等势面的影响也在相同量级。
我们的目标是在此理论基础上,以二维的大地水准面信息为约束,反推该
过渡层的密度分布,并进而得到改进的地球内部密度分层分布。最终据此可以
得到一个比较合理的地表重力等势面,其与大地水准面的差距仅在 50米左右。
并基于此提出了一个该过渡层的厚度和密度分布模型,此模型具有广泛的适用
性,可用于研究地震、重力以及板块运动等。
同时依据得到的密度分布,进一步计算了地球的全球动力学扁率。已知的
天文岁差观测值(Hobs =1=305:4559)与地球模型得到的理论值(Hth =1=308:5)
之间始终有约1%的差别。本文得到的理论值为1/305.5615,与观测值之间的差别
可以从1%降低到0.035%,并且本文得到的惯性主轴(对应主惯性矩A)的指向
为14:3°W,也非常接近卫星重力观测值14:9°W,这从另一角度证明了本文所得
的密度分布模型的可信度。
语种中文
学科主题天文地球动力学
内容类型学位论文
源URL[http://119.78.226.72/handle/331011/29854]  
专题上海天文台_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学位论文
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刘成军. 基于大地水准面的地球广义形状理论与应用[D]. 上海.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2018.
个性服务
查看访问统计
相关权益政策
暂无数据
收藏/分享
所有评论 (0)
暂无评论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


©版权所有 ©2017 CSpace - Powered by CSpa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