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RC  > 华南植物园  > 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  > 研究领域
土壤跳虫在碳循环中的作用——~(13)C示踪研究
徐国良3; 王敏1,2; 张卫信2; 夏汉平2; 王嘉珊3; 吴志峰3
刊名生态环境学报
2015
卷号24期号:07页码:1103-1107
关键词跳虫  同位素  碳循环
英文摘要土壤动物在土壤碳库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长期以来受技术手段的限制,其作用过程及贡献程度仍不清楚。该研究通过室内微宇宙实验,利用稳定碳同位素标记凋落物和模式跳虫实验种(Folsomia Candida)探索了土壤动物在碳循环中的作用。试验设置了3个处理:对照土壤、土壤加标记凋落物、土壤加标记凋落物和跳虫,每处理设4个重复,分别在实验开始的第7、21、63天进行破坏性取样。研究结果发现,凋落物新碳可以很快进入土壤食物网。试验跳虫δ13C原始值为-9.91‰±0.08‰,经过7天的培养,跳虫体内的δ13C值达到522.70‰,表明跳虫能在短时间内高效同化来自凋落物的新碳;土壤微生物群落也显著地同化了凋落物新碳,添加凋落物后微生物PLFAsδ13C值极显著升高,这种效应在试验初期尤其显著;同时,研究发现在添加跳虫的处理中,微生物δ13C比无跳虫处理的极显著升高,反映跳虫的存在和活动对微生物有积极的能动作用,增加微生物对凋落物新碳的同化效率。虽然7 d后发现凋落物新碳明显进入了土壤,然而添加跳虫处理的土壤δ13C显著低于没有加跳虫的,说明跳虫的活动可能促使了更多新C释放出土壤,从而降低了土壤的δ13C值。不同处理之间累计呼吸量存在显著差异,有凋落物和跳虫存在的处理极显著高于对照处理,表明实验处理都显著地增加了系统CO2通量;通过对C来源的同位素解析,发现试验初期(21 d)有85%以上的C都来自凋落物新碳,表明初期凋落物新C大量释放;但随着凋落物分解的进行或跳虫活动的增强,土壤C的利用效率逐步增加,使得通量中土壤C的比例逐渐增加。本研究通过比较完善的控制实验明确证实,在土壤动物和微生物的作用下,凋落物新C可以很快进入碳循环,但新C也很容易通过呼吸作用释放回到大气,尤其在初期,绝大部分排放的CO2都源自新C。土壤跳虫在食物网中的作用明显,对土壤微生物具有显著的调控作用。
语种中文
内容类型期刊论文
源URL[http://210.77.82.179/handle/2SCSIERX/2871]  
专题研究领域
作者单位1.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 100039
2.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广东 广州 510650;
3.广州大学地理科学学院,广东 广州 510006;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徐国良,王敏,张卫信,等. 土壤跳虫在碳循环中的作用——~(13)C示踪研究[J]. 生态环境学报,2015,24(07):1103-1107.
APA 徐国良,王敏,张卫信,夏汉平,王嘉珊,&吴志峰.(2015).土壤跳虫在碳循环中的作用——~(13)C示踪研究.生态环境学报,24(07),1103-1107.
MLA 徐国良,et al."土壤跳虫在碳循环中的作用——~(13)C示踪研究".生态环境学报 24.07(2015):1103-1107.
个性服务
查看访问统计
相关权益政策
暂无数据
收藏/分享
所有评论 (0)
暂无评论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


©版权所有 ©2017 CSpace - Powered by CSpa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