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RC  > 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  > 研究生学位论文  > 学位论文
题名中国西部典型冰川区冰川融水的水文化学特征研究
作者李向应
学位类别博士
答辩日期2009-04-24
授予单位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
授予地点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
导师丁永建
关键词冰川 消融季节 水文化学特征 化学风化作用 溶质输出 溶质来源
其他题名Hydr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of Meltwater From Glaciers at the Typical Catchments in Western China
学位专业自然地理学
中文摘要本论文对中国西部典型冰川区的冰川水文化学特征进行了研究,得出: 1. 祁连山的冰川融水以SO42--(Ca2++Mg2+)型,昆仑山东部的冰川融水以SO42--(Ca2++Mg2+)和(SO42-+Cl-)-(Na++Mg2+)型,唐古拉山、喜马拉雅山中段、贡嘎山东坡、公格尔山和天山的冰川融水以SO42--Ca2+型为主。此外,水岩的相互作用和源自土壤的溶解盐是中国西部典型冰川区冰川融水化学的主要控制作用。 2. 海螺沟冰川融水中的主要离子为SO42-和Ca2+,融水中的阳离子以地壳源矿物的风化作用为主且融水为SO42--Ca2+型。融水中的Na+、K+、Ca2+、Mg2+和SO42-的通量随径流量的增加线性增大,说明主要溶质通量的时间变化特征可以明显反映冰川融水量的时间变化。融水中的SO42-的输出量最大,NO3-的输出量最小。大约1.3 %的溶质来自海洋源,13.6 %来自气溶胶源,85.1 %来自地壳/有机源,地壳/有机源的溶质比例稍高于28-83 %的全球平均范围。假如没有发生大气CO2的没收,那么消融季节的地壳/有机源的溶质产量为1392吨。 3. 海螺沟冰川的融水化学主要受水岩的相互作用和源自土壤的溶解盐控制,干湿沉积作用对海螺沟冰川融水化学的贡献可能较大。海螺沟冰川区的矿物以黄铁矿、方解石、白云石和碱性长石等为主。氧化条件下结合着白云石和碱性长石溶解的硫化物氧化或者碱性长石溶解到次一级的固相中(如高岭石)是海螺沟冰川区的主要化学风化作用。
语种中文
公开日期2013-08-22
页码125
内容类型学位论文
源URL[http://ir.casnw.net/handle/362004/21809]  
专题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_研究生学位论文_学位论文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李向应. 中国西部典型冰川区冰川融水的水文化学特征研究[D]. 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 2009.
个性服务
查看访问统计
相关权益政策
暂无数据
收藏/分享
所有评论 (0)
暂无评论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


©版权所有 ©2017 CSpace - Powered by CSpa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