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RC  > 金属研究所  >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
题名电弧法无催化剂控制制备碳纳米管
作者蔡兴科
学位类别硕士
答辩日期2012
授予单位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
授予地点北京
导师丛洪涛
关键词电弧 无催化剂 可控制备 碳纳米管 Arc discharge Without a catalyst Controllable synthesis Carbon nanotube
学位专业材料学
中文摘要" 一般情况下,催化剂是碳纳米管制备必不可少的,常用催化剂为过渡金属Fe/Co/Ni。产物中金属催化剂的残留会直接影响对碳纳米管化学、电学、磁学和热学性质的研究。也会阻碍了其在纳电子器件、催化剂载体、生物医学等领域内的实际应用。无催化剂污染高纯度、宏量、控制合成碳纳米管始终是该研究领域的重点和难点,也是制约其应用的“瓶径”问题之一。电弧放电法是大量制备碳纳米管的方法之一。相比于其它方法,电弧放电法制备的碳纳米管具有石墨化程度高、结构完整、缺陷少和稳定性高等优点。电弧放电法也是唯一不需要催化剂宏量制备碳纳米管的方法。然而,因电弧放电过程是局域超高温、超高温度梯度的远离平衡态,故电弧法的制备条件难以控制。本文围绕改进电弧放电法在不加催化剂的条件下对碳纳米管的取向、形貌和直径的调控开展工作,取得主要研究成果如下:
(1)氢电弧放电法自催化调控取向生长垂直碳纳米管阵列。改进氢电弧放电法,在不加催化剂条件下,通过扩大阳极区的尺寸和在阳极表面施加垂直电场等方法,制备出垂直于阳极表面的碳纳米管阵列。研究表明:碳纳米管阵列的长度可达30 um,直径20-120 nm,碳纳米管形貌为类竹节状;氢自由基的活化作用、适宜的温度场和电场力是影响碳纳米管阵列生长的主要因素。
(2)优化生长条件调控碳纳米管直径。分别采用氢、氦、氩和氮等不同种类的等离子电弧法,在不加催化剂的条件下,研究电极尺寸、气体种类对碳纳米管直径和长度的影响,在分析氢、氦、氩或氮等不同种类气体热导率、比热容等热物理特性对电弧温度场作用的基础上,通过优化电弧温度场、实现碳纳米管直径在10-15 nm,长度在1-2.5 μm 范围内的大致可控。特别是采用小阳极(直径为2 mm)的氢电弧法在不加催化剂的条件下成功制备出单壁碳纳米管。为无催化剂污染、宏量制备单壁碳纳米管探索了可行性。
(3)研究建立了一种半连续大量制备单壁碳纳米角的氮电弧法。研究表明:单壁碳纳米角的产量随放电电流增加而提高,单位产量的能耗也有所降低。电流为420 A时,产量可达100 g/h。XPS分析表明:单壁碳纳米角有约0.3%氮掺杂。在此基础上,用氮化取代氧化,在600-1000℃高温下,建立了一种单壁碳纳米角开口处理的方法。研究表明:单壁碳纳米角开口处理是氨气刻蚀和高温退火共同作用的过程。随着处理温度的提高,单壁碳纳米角的比表面积和孔体积都增加。经1000℃/1h小时热处理,单壁碳纳米角的比表面积(BET)可达1245 m2/g,孔体积为1.30 cm3/g。这种单壁碳纳米角可望在超级电容器、锂离子电池等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公开日期2013-04-12
内容类型学位论文
源URL[http://210.72.142.130/handle/321006/64511]  
专题金属研究所_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蔡兴科. 电弧法无催化剂控制制备碳纳米管[D]. 北京.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 2012.
个性服务
查看访问统计
相关权益政策
暂无数据
收藏/分享
所有评论 (0)
暂无评论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


©版权所有 ©2017 CSpace - Powered by CSpa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