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RC  > 金属研究所  >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
题名锡基无铅焊料互连体在电流作用下的损伤行为
作者刘海燕
学位类别博士
答辩日期2012
授予单位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
授予地点北京
导师尚建库 ; 王中光
关键词无铅焊料 电迁移 空位浓度 应力松弛 位错攀移 lead-free solder electromigration vacancy concentration stress relaxation dislocation climb
学位专业材料学
中文摘要"  在当前的主要封装形式如Flip Chip、BGA、CSP等先进封装形式中,焊料凸点为电子元件提供了机械支撑和电气连接。焊料凸点的尺寸和焊点之间的间距日益降低,使无铅焊料连接的可靠性问题变得尤其重要。电迁移过程中焊点内部产生大量的空位、孔洞等微观缺陷,必然会对焊料的力学性能产生影响;电流产生大量的焦耳热,导致焊点在服役中受到热场和电场共同作用。本论文着重研究了Sn-3.8Ag-0.7Cu和纯锡焊点在电流作用下的力学性能弱化行为,并通过添加第四组元Zn有效抑制了Sn-Ag-Cu焊点的电迁移。此外,对电迁移与热迁移共同作用下的焊点失效也做了相应研究。
        在高密度电流作用下,Sn-Ag-Cu焊料中的锡原子向阳极发生定向扩散。大量成分为Sn的凸起在焊点表面产生,经统计发现所有凸起的体积总和随通电时间呈半对数直线增长。与此同时,焊点的阴极附近空位不断积累,空位浓度随通电时间的增长规律与表面凸起的增长规律一致。电迁移促进了Sn-Ag-Cu焊料的应力松弛,随电迁移时间的增长焊点的应力松弛速率提高。分析认为其原因是过饱和空位对位错产生了攀移力作用,导致位错攀移速率提高,进而提高了焊点的应力松弛速率。
        在纯锡焊点中,电迁移后样品表面出现了很多晶界沟槽和晶界裂纹,其深度和宽度随电迁移时间的增长而增加。晶体结构和物理性质的各向异性导致电迁移后Sn晶界不同部位的空位浓度存在差异,该浓度差对Sn晶粒产生扭矩作用并导致Sn晶粒发生扭转。电迁移后焊点的应力松弛速率加快,应力松弛机制由通电前的位错攀移转变为晶界扩散机制。随着电迁移时间的增长晶界附近空位不断聚集,而空位浓度的提高有利于晶界扩散和晶界滑移,从而提高了焊点的应力松弛速率。
        Sn-1Ag-0.5Cu-1Zn焊点的界面金属间化合物分为两层,其中靠近焊料的化合物层成分为Cu5Zn8,电迁移后焊点界面化合物层厚度没有发生变化,极性效应被有效抑制。这是由于Cu5Zn8的化学性质非常稳定,从而抑制了Cu原子的溶解和扩散。电迁移过程中Sn原子的定向迁移引发了与电子风力方向相反的回流力,该回流力驱使Zn原子发生反向迁移。Zn向阴极的聚集抑制了阴极附近空位浓度的增加,使电流对焊料力学性能的弱化作用得到有效抑制。
        在电流作用下,焊点内部存在较大的温度梯度。焊点在服役过程中,焊点中的金属原子受到电迁移和热迁移的共同作用,当热迁移与电迁移作用方向一致时焊料内原子的扩散加剧,从而加速了焊点的失效。降低互连体环境温度、降低焊点内部温度梯度有利于抑制焊点金属原子的扩散,并有效抑制了微焊球互连体的失效。"
公开日期2013-04-12
内容类型学位论文
源URL[http://210.72.142.130/handle/321006/64459]  
专题金属研究所_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刘海燕. 锡基无铅焊料互连体在电流作用下的损伤行为[D]. 北京.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 2012.
个性服务
查看访问统计
相关权益政策
暂无数据
收藏/分享
所有评论 (0)
暂无评论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


©版权所有 ©2017 CSpace - Powered by CSpa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