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RC  > 金属研究所  >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
题名钙钛矿氧化物铁电、铁电薄膜的磁性、输运及铁电特性研究
作者王显威
学位类别博士
答辩日期2011
授予单位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
授予地点北京
导师张志东
关键词薄膜 脉冲激光沉积 溶胶-凝胶法 铁电性能 磁性能 films pulsed laser deposition sol-gel method ferroelectric properties magnetic properties
学位专业材料物理与化学
中文摘要"本文利用脉冲激光沉积法(PLD)制备了SrRuO3、BaTiO3/SrRuO3、La0.7Sr0.3 MnO3/BaTiO3/SrRuO3薄膜,研究了这些薄膜的外延取向、界面结构和薄膜的磁、输运、铁电和磁电等特性。利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PbZr0.52Ti0.48O3 (PZT)薄膜并通过微波快速晶化,研究了PZT薄膜的结构变化以及电学性能。最后,研究了退火温度对溶胶—凝胶法制备的CoFe2O4薄膜的结构和磁性的影响。
研究了沉积温度对沉积在(001) SrTiO3上的SrRuO3(SRO)薄膜的磁性和输运行为的影响。发现750 °C沉积得到的SRO薄膜在5-310 K测试温度范围内表现为金属导电。随着沉积温度的降低(如700 °C和650 °C),薄膜中发生了金属—绝缘体转变。而600 °C沉积的SRO薄膜则在整个测试温度范围内都表现为绝缘体导电行为。相应地,随着沉积温度的降低,薄膜的垂直磁各向异性也逐渐减弱。随着沉积温度的升高,薄膜垂直膜面的晶格常数逐渐减少,表明薄膜中存在的应力逐渐减少。结合晶格常数的变化,发现应力的变化导致了薄膜上述磁性和输运性能的变化。
采用预先沉积了SRO电极的STO基片在30 Pa较高氧压下制备了c轴取向的BaTiO3(BTO)薄膜,同时避免了漏电。BTO薄膜的电容具有良好的电压调谐率。室温下,BTO薄膜的饱和极化为14.2 μC/cm2,剩余极化为7.3 μC/cm2,矫顽场为29.5 kV/cm。
在La0.7Sr0.3MnO3/BaTiO3/SrRuO3复合薄膜中, La0.7Sr0.3MnO3(LSMO)薄膜是沿着BTO的岛状结构往上生长的,薄膜的均方根粗糙度为4.82 nm。研究发现BTO薄膜具有良好的铁电性,LSMO薄膜表现出典型的铁磁性。施加电压极化BTO,可以使LSMO薄膜的电阻率升高。280 K下,在用4 V电压极化BTO后,LSMO电阻率的变化率为0.17 %左右。
研究对比了普通热退火、快速热退火和微波(2.45 GHz单模式微波的磁场)等三种处理方法对溶胶—凝胶法得到的PZT薄膜的结构和性能的影响。快速微波处理和快速热退火处理得到PZT薄膜的性能远好于普通热退火处理得到的PZT薄膜,剩余极化是普通热退火处理所得薄膜的2倍左右,快速微波处理得到的PZT薄膜的剩余极化为24 μC/cm2,介电常数为590。
    研究了微波快速晶化过程中PZT薄膜的结晶过程和结构变化以及所得薄膜的电学性能。550 °C微波处理60 s的PZT薄膜呈单一的烧绿石相,600 °C时薄膜为烧绿石相和钙钛矿相两相共存,650 °C-750 °C微波处理60 s薄膜呈单一的钙钛矿相。在650 °C微波处理的时间少于60 s时,薄膜为烧绿石相和钙钛矿相共存;即使在处理时间短至2 s,薄膜中仍然存在少量的钙钛矿相。钙钛矿圆形晶粒在PZT/Pt界面形核并快速生长至薄膜表面,同时伴随着横向生长,当这些晶粒生长至彼此接触时就形成了最终的棱形柱状晶结构。微波处理所得薄膜的电学性能和其组织结构相对应。
        研究了退火温度对CoFe2O4(CFO)薄膜的结构和磁性的影响,发现CFO薄膜在600 °C及以上温度退火后出现了化学计量比的尖晶石相。随着退火温度的升高,CFO柱状晶的晶粒大小从13 nm增大到50 nm。饱和磁化强度随着退火温度的升高而从200 emu/cm3逐渐增加到283 emu/cm3。750 °C退火得到的CFO薄膜呈现垂直磁各向异性,在CFO薄膜中也观察到团簇状结构的磁畴,磁畴尺寸约为150 nm。"
公开日期2013-04-12
内容类型学位论文
源URL[http://210.72.142.130/handle/321006/64302]  
专题金属研究所_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王显威. 钙钛矿氧化物铁电、铁电薄膜的磁性、输运及铁电特性研究[D]. 北京.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 2011.
个性服务
查看访问统计
相关权益政策
暂无数据
收藏/分享
所有评论 (0)
暂无评论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


©版权所有 ©2017 CSpace - Powered by CSpa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