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学材料对古代农业文献诠释举例
曾雄生
刊名中国科技史料
1995-09
卷号16期号:3页码:69-76
关键词古农业文献 民族学材料 诠释
中文摘要古代农业文献流传至今,由于时过境迁,有些已不得其解,如“欲知五谷,但视五木”、“种谷必杂五种”、“田中有庐”、“或舂或揄,或簸或蹂”、“天子乃以犬尝稻”等。该文作者利用民族学材料对此进行了解释,认为,“欲知五谷,但视五木”,与原始农业的刀耕火种有关;“种谷必杂五种”,沿袭了原始农业混播的传统,用以防止单一作物因自然灾害所致的歉收,或颗粒无收;“田中有庐”,主要是供农人在生产季节居住,以守护作物免受鸟兽危害,或人为偷盗;“或舂或揄,或簸或蹂”中的“蹂”,当践踏解,是一种原始的脱粒方式;“天子乃以犬尝稻”,则是一种祭祀仪式,用以缅怀狗对于在业生产的贡献,因为古人认为稻种是狗从上天运到人间的。
学科主题农学史 ; 科技史料学
语种中文
公开日期2013-03-26
内容类型期刊论文
源URL[http://ir.ihns.ac.cn/handle/311051/2633]  
专题自然科学史研究所_科学技术史_中国古代科技史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曾雄生. 民族学材料对古代农业文献诠释举例[J]. 中国科技史料,1995,16(3):69-76.
APA 曾雄生.(1995).民族学材料对古代农业文献诠释举例.中国科技史料,16(3),69-76.
MLA 曾雄生."民族学材料对古代农业文献诠释举例".中国科技史料 16.3(1995):69-76.
个性服务
查看访问统计
相关权益政策
暂无数据
收藏/分享
所有评论 (0)
暂无评论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


©版权所有 ©2017 CSpace - Powered by CSpa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