鳡鱼的颅骨结构及其对掠食生态的适应性
陈宜瑜
刊名海洋与湖沼
1980
期号2
中文摘要<正> 鳡鱼Elopichthys bambusa(Richardson)是我国特有的一种鲤科鱼类,生活于江河、湖泊的中上层,游泳非常迅速,经常袭击和追捕其他鱼类,是一种咬捕掠食型的凶猛鱼类。由于这种习性,使它的形态,特别是颅骨的结构产生了某些相应变化。为此,(1912)曾据其上颔骨与前上颌骨相愈合等特征,建立了一个与鲤科其他亚科并列的一个类群——Elopichthyini。但至今未见到鳡鱼颅骨结构的系统描述。作者以两尾性成熟个体(标准长分别为930毫米和890毫米)为材料,对鳡鱼的颅骨结构进行了比较观察
收录类别CSCD
语种中文
公开日期2010-10-13
内容类型期刊论文
源URL[http://ir.ihb.ac.cn/handle/152342/7084]  
专题水生生物研究所_中科院水生所知识产出(2009年前)_期刊论文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陈宜瑜. 鳡鱼的颅骨结构及其对掠食生态的适应性[J]. 海洋与湖沼,1980(2).
APA 陈宜瑜.(1980).鳡鱼的颅骨结构及其对掠食生态的适应性.海洋与湖沼(2).
MLA 陈宜瑜."鳡鱼的颅骨结构及其对掠食生态的适应性".海洋与湖沼 .2(1980).
个性服务
查看访问统计
相关权益政策
暂无数据
收藏/分享
所有评论 (0)
暂无评论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


©版权所有 ©2017 CSpace - Powered by CSpa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