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性当地土壤技术修复富营养化水体综合效果研究:Ⅰ.水质改善的应急与长期效果与机制
潘纲 ; 代立春 ; 李梁 ; 尚媛媛 ; 李宏 ; 毕磊 ; 何林宸 ; 王丽静 ; 王丹 ; 李巧霞 ; 黎丽雯 ; 古小治 ; 钟继承 ; 余育和 ; 颜庆云
刊名湖泊科学
2012
期号6
关键词改性当地土壤 水生态修复 富营养化控制 内源污染控制 水华控制 太湖 梅梁湾
ISSN号1003-5427
中文摘要2010年10月-2011年9月在太湖梅梁湾围隔内研究了改性当地土壤絮凝除藻及其对水质改善的应急和长期效果,并结合室内实验研究了该技术防控底泥再悬浮和减少底泥二次污染的长效机制.现场围隔实验结果表明,改性当地土壤除藻30 min后,TN、NO3--N、NH4+-N、TP、PO34--P和Chl.a的去除率分别为66%、57%、60%、93%、92%和98%;长期监测结果表明,与对照区域相比,围隔内的TN、NH4+-N、NO3--N、TP和PO34--P在处理后11个月内的平均值分别降低了39.83%、52.30%、48.53%、18.75%和60.00%.室内再悬浮实验结果表明,改性土壤和沙子抗再悬浮能力较未改性土壤分别提高了3和5倍.室内柱培养结果表明改性土壤絮凝除藻和沙土覆盖相结合可有效提高表层沉积物-水界面的氧化还原电位和溶解氧,使沉积物向水体的TP和TN通量从源逆转成汇,PO34--P和NH4+-N通量大幅度降低.改性土壤技术在利用絮凝除藻快速改善水质后,可通过改性沙/土分层底泥调控分别达到对藻絮体再悬浮的物理控制和营养盐再释放的化学控制,通过将亚表层底泥中的藻细胞分解并被沉水植物根系吸收,可实现对底泥中水华蓝藻复苏和水体富营养化的长效生态控制.
收录类别CSCD
资助信息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项目(2008CB418105,2010CB933600)资助
CSCD记录号CSCD:4678783
公开日期2013-01-21
内容类型期刊论文
源URL[http://ir.ihb.ac.cn/handle/342005/17381]  
专题水生生物研究所_淡水生态学研究中心_期刊论文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潘纲,代立春,李梁,等. 改性当地土壤技术修复富营养化水体综合效果研究:Ⅰ.水质改善的应急与长期效果与机制[J]. 湖泊科学,2012(6).
APA 潘纲.,代立春.,李梁.,尚媛媛.,李宏.,...&颜庆云.(2012).改性当地土壤技术修复富营养化水体综合效果研究:Ⅰ.水质改善的应急与长期效果与机制.湖泊科学(6).
MLA 潘纲,et al."改性当地土壤技术修复富营养化水体综合效果研究:Ⅰ.水质改善的应急与长期效果与机制".湖泊科学 .6(2012).
个性服务
查看访问统计
相关权益政策
暂无数据
收藏/分享
所有评论 (0)
暂无评论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


©版权所有 ©2017 CSpace - Powered by CSpa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