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RC  > 兰州油气资源研究中心  > 研究生论文  > 学位论文
题名煤层气氢同位素组成与演化的热模拟研究
作者史宝光
学位类别博士
答辩日期2007-07
授予单位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导师陶明信
关键词煤层气 氢同位素 显微组分 热模拟实验 同位素效应
学位专业地球化学
中文摘要煤层气作为潜力巨大的新资源而成为全球性的前沿和热点领域。煤层气氢同位素的研究很少,许多相关问题还不清楚。本文选择李雅庄煤岩, 通过对其全煤和显微组分生气的系列热模拟实验,系统研究了煤岩热解气各种组分的氢同位素组成与演化、氢同位素的分馏特征与变化机理等基础性问题,并对比研究了李雅庄天然煤层气的成因类型。 研究表明:全煤热解气的δDH2、δDCH4、δDC2H6和δDC3H8值的总体分布范围分别为-320‰~-222‰、-283‰~-112‰、-220‰~-111‰和-200‰~-94‰;镜质组热解气的δDH2、δDCH4、δDC2H6和δDC3H8值的总体分布范围分别为-507‰~-233‰、-284‰~-83‰、-229‰~-113‰和-196‰~-181‰;惰质组热解气的δDH2、δDCH4、δDC2H6和δDC3H8值的总体分布范围分别为-453‰~-217‰、-280‰~-81‰、-222‰~-121‰和-191‰~-106‰。受动力学同位素效应影响,低温阶段同一温度点的气态物具有δDH2<δDCH4<δDC2H6<δDC3H8的排列顺序;高温阶段则因氢同位素交换反应趋于平衡,具有δDH2<δDC2H6<δDCH4的排列顺序而出现倒转。当氢同位素交换反应达到平衡时,δDCH4=(δDC2H6+1000-1000αC2H6-CH4)/αC2H6-CH4。生气机理是气态产物氢同位素组成的主控因素,温度和压力也有明显影响。李雅庄天然煤层气与其全煤在350℃时所产生的热解气体在地球化学组成上有显著差异,通过综合研究分析,进一步证实李雅庄煤层气主要为次生生物气,其中微生物成因甲烷占99.7%,而热成因甲烷仅占0.3%。
公开日期2013-01-10
内容类型学位论文
源URL[http://ir.lig.ac.cn/handle/132962/1977]  
专题兰州油气资源研究中心_研究生论文_学位论文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史宝光. 煤层气氢同位素组成与演化的热模拟研究[D].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2007.
个性服务
查看访问统计
相关权益政策
暂无数据
收藏/分享
所有评论 (0)
暂无评论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


©版权所有 ©2017 CSpace - Powered by CSpa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