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RC  > 兰州油气资源研究中心  > 研究生论文  > 学位论文
题名中生代以来构造动力机制转换对油气的控制作用——以塔里木盆地周缘的塔东南坳陷和库车坳陷为例
作者孙国强
学位类别博士
答辩日期2009
授予单位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导师陶明信 ; 郑建京
关键词坳陷盆地 构造演化过程 原型盆地 烃源岩
学位专业构造地球化学
中文摘要塔里木盆地是一个呈菱形展布的长期发展的大型叠合盆地,盆地面积约56万km2,是我国最大的内陆沉积盆地。盆地四周被天山山系,阿尔金山系,西昆仑和帕米尔高原所环绕,周边地区出露前震旦纪变质岩系构成的基底和古生代沉积物。油气资源量为229×108t,其中石油115×108t,天然气11.4×1012m3,目前已探明石油储量6.1×108t,天然气储量为0.7×1012m3。储量探明率分别仅为5.7%和6.1%,勘探潜力巨大。 本文通过总结前人对塔里木盆地周缘山前坳陷盆地的研究,结合已有地质、地震资料和野外考察结果,初步确定塔里木盆地周缘坳陷——塔东南坳陷和库车坳陷在不同时期的原型盆地类型;坳陷内部断裂构造和背斜构造的形式时间及发展演化过程;通过对塔东南坳陷和库车坳陷的不同时代烃源岩的总体评价,最后确定不同坳陷内构造和油气的匹配关系。 阿尔金断裂的深部走滑运动起始于晚白垩纪,在深部韧性走滑运动的拖拽下走滑运动逐渐由深部向地表扩展,直到始新世中期,地表开始出现走滑响应。同时阿尔金山开始迅速隆升,分割并控制塔里木盆地东南坳陷和柴达木盆地西北坳陷的沉积和构造作用。并由此确定塔东南坳陷侏罗纪原型盆地为内陆坳陷盆地;新生代原型盆地类型为走滑断陷盆地。 通过对塔东南坳陷内发育的三套生烃层系:石炭系海相沉积、二叠系海陆过渡相沉积和侏罗系陆相沉积三个层位的研究,建立了地层沉积格架和综合沉积模式,划分出12个沉积相,8个沉积亚相。建立了六套储盖组合,对各套组合评价发现,侏罗系塔尔尕组和白垩系砂岩储层物性较好,为较有利的储集层,古近系底部的厚层膏盐层是本区最理想的盖层。有机地球化学分析表明,塔东南地区石炭系、二叠系和侏罗系烃源岩的有机质类型以腐殖型为主,有机质的热演化程度处于低成熟一成熟阶段。其中,杨叶组暗色泥岩具有较高的有机质丰度,有机质的热演化程度相对较高,并已进入成熟阶段,为塔东南地区重要的烃源岩。 塔东南坳陷内断层和褶皱构造研究表明,中新生代沉积层系的断层和褶皱发育基本定型于喜山期中新世之后,形成的构造圈闭时期相对较晚且比较完整,如于田潜伏断褶构造带、若羌潜伏褶皱构造带等,如果有烃类积聚的话则对保存比较有利,是重要的油气勘探区域。库车前陆盆地的烃源岩发育,生烃、排烃高峰期较晚,与断层及其相关褶皱的形成时间相匹配,构造圈闭十分发育,且具有多套良好的储盖组合。在构造与油气关系研究的基础上,将库车前陆盆地进一步划分为如下五个油气聚集区带:北部单斜油气聚集带、克拉苏—依奇克里克构造带油气聚集带、拜城阳霞坳陷北背斜油气聚集带、秋里塔克油气聚集带、南缘剪切伸展构造油气聚集带。 库车坳陷发育五套主要的烃源岩:侏罗系恰克马克组(J2q)、克孜勒努尔组(J2k)、阳霞组(J1y);三叠系塔里奇克组(T3t)和黄山街组(T3h)。其中恰克马克组和黄山街组为湖相泥岩,克孜勒努尔组、阳霞组、塔里奇克组为湖—沼相的煤系烃源岩。阳霞组和克孜勒努尔组和塔里奇克组同属于很好烃源岩,恰克马克组(J2q)属较好生油岩,生烃潜力优于黄山街组(T3h);阳霞组(J1y)和塔里奇克组(T3t)生油能力上要优于克孜勒努尔组(J2k);但在较高成熟阶段,阳霞组和克孜勒努尔组在生油能力上要优于塔里奇克组。库车坳陷烃源岩生油潜力不高,以生气为主。从不同类型的烃源岩模拟产气率对比结果来看,总产气率最高的是侏罗系恰克马克组的油页岩,气体产率最低的是侏罗系阳霞组的碳质泥岩;克孜勒努尔组(J2k)碳质泥岩和恰克马克组(J2q)碳质泥岩产油率很低,但气态烃产率高。 库车坳陷盆地的构造演化经历了七个阶段,即①前三叠纪:盆地基底形成阶段;②三叠纪:周缘前陆盆地阶段;③侏罗纪:构造平静期;④早白垩世:陆内坳陷盆地阶段;⑤晚白垩世:不均衡隆升剥蚀阶段;⑥ 古近纪:弱伸展盆地发育阶段;⑦新近纪—第四纪:强烈变形改造阶段。库车前陆盆地的区域地质结构具有垂向分层、南北分带、东西分区及区内分带的特征,是沉积建造与后期改造的双重因素作用的结果。库车前陆盆地逆冲带的构造圈闭可分为两个大类:盖层滑脱型构造圈闭和基底卷入型构造圈闭;进一步可分为四个小类及13个亚类:逆冲褶皱组合、底辟构造、压扭构造组合和基岩生长型。
公开日期2013-01-10
内容类型学位论文
源URL[http://ir.lig.ac.cn/handle/132962/1950]  
专题兰州油气资源研究中心_研究生论文_学位论文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孙国强. 中生代以来构造动力机制转换对油气的控制作用——以塔里木盆地周缘的塔东南坳陷和库车坳陷为例[D].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2009.
个性服务
查看访问统计
相关权益政策
暂无数据
收藏/分享
所有评论 (0)
暂无评论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


©版权所有 ©2017 CSpace - Powered by CSpa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