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RC  > 兰州油气资源研究中心  > 油气地质研究室  > 期刊论文
番禺低隆起—白云凹陷北坡第三系储层次生孔隙形成机理分析
郝乐伟 ; 王琪 ; 廖朋 ; 唐俊 ; 张功成
刊名沉积学报
2011
卷号29期号:4页码:734-742
关键词白云凹陷 次生孔隙 有机酸 包裹体 输导体系 优质储层
中文摘要根据砂岩薄片、铸体薄片、扫描电镜的分析,研究区内发育大量的粒间和粒内溶蚀孔。在大量实测物性参数统计分析的基础上,发现了白云凹陷第三系储层存在两个次生孔隙发育带,主要分布在2750 ~ 3500 m 和4100 ~4600 m两个深度段。通过同位素示踪的方法,证实了形成次生孔隙的原因主是有机质成熟时释放的有机酸和成岩过程中有机质脱羧作用产生的CO2形成的酸性水对长石、含长石火山岩屑、早期碳酸盐胶结物和生物化石等的溶解。影响次生孔隙的地质因素还有烃源岩的分布和类型,沉积相内砂体的分布和砂岩类型,构造活动产生的断裂。另外次生孔隙还受控于烃源岩成熟时间与断层、砂体和古构造脊组成的输导体系之间的匹配关系。综合各种地质因素分析后,将有机酸形成的次生孔隙模式概括为“生、运、匹、溶”,该模式对研究区优质储层的预测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公开日期2012-10-18
内容类型期刊论文
源URL[http://ir.lig.ac.cn/handle/132962/1118]  
专题兰州油气资源研究中心_油气地质研究室_期刊论文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郝乐伟,王琪,廖朋,等. 番禺低隆起—白云凹陷北坡第三系储层次生孔隙形成机理分析[J]. 沉积学报,2011,29(4):734-742.
APA 郝乐伟,王琪,廖朋,唐俊,&张功成.(2011).番禺低隆起—白云凹陷北坡第三系储层次生孔隙形成机理分析.沉积学报,29(4),734-742.
MLA 郝乐伟,et al."番禺低隆起—白云凹陷北坡第三系储层次生孔隙形成机理分析".沉积学报 29.4(2011):734-742.
个性服务
查看访问统计
相关权益政策
暂无数据
收藏/分享
所有评论 (0)
暂无评论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


©版权所有 ©2017 CSpace - Powered by CSpa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