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植物与土壤因子关系及生态位分析
马宗文 ; 谢正磊 ; 段晓峰 ; 周鑫 ; Timothy R.ROSEN ; 许学工
2012
关键词双向指示种分析 典范对应分析 植物物种多样性 土壤因子 生态位分析 黄河三角洲
ISSN号0479-8023
摘要以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36个样地22个植物种的重要值(IV)为基础,使用双向指示种分析法(TWINSPAN)将其分为6个群落类型:翅碱蓬群落、柽柳翅碱蓬群落、柽柳芦苇+碱蓬群落、芦苇群落、旱柳芦苇群落、人工林群落(刺槐林和白腊林)。在群落演替梯度上,土壤pH逐渐增加,土壤盐分呈下降趋势,土壤含水量最大和最小值分别出现在芦苇群落和人工林群落,土壤有机碳和总氮总体逐渐增加,土壤碳氮比呈下降趋势。通过典范对应分析(CCA)发现,影响黄河三角洲植物种分布的关键土壤环境因子是土壤盐分和pH,植物物种多样性与土壤盐分呈显著负相关,与土壤pH有正相关关系。在土壤pH和盐分梯度上的生态位分析发现,优势种柽柳、芦苇和翅碱蓬的生态位宽度较大,植物种之间的生态位重叠一般较小,说明物种在土壤pH和盐分梯度上出现了生态位分化。
出处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5页:801-811
语种中文
内容类型中文期刊论文
源URL[http://ir.igsnrr.ac.cn/handle/311030/27444]  
专题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_历年回溯文献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马宗文,谢正磊,段晓峰,等. 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植物与土壤因子关系及生态位分析. 2012.
个性服务
查看访问统计
相关权益政策
暂无数据
收藏/分享
所有评论 (0)
暂无评论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


©版权所有 ©2017 CSpace - Powered by CSpa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