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中硒的形态、转换及其与大骨节病的关系
环境化学
2001
中文摘要提出低硒带环境介质同中的硒主要与腐殖质物质结合是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结果。用樾折和动物实验确定这种结合形式硒的生物有效性低,对硒的食物链过程和大骨节病发病有重要影响。对典型地区(高硒、适硒和低硒)大豆进行的植物硒形态分析结果显示主要与大豆蛋白结合大豆多糖和核酸类物质亦是植物体硒的载体,在不同部分中的相对分布与含硒量无关(0.1-2.3毫克Se/公斤)。在形态与生物功能的研究中,发现不同硒化合物在大鼠体内分布及代谢行为可以按无机和有机硒化合物分类,存在一个共同的代谢通道,均产生共同的代谢中间体-四价亚硒酸。在离体细胞(软骨细胞、红细胞、人多形核白细胞)实验中,发现不同形态硒对氧自由基反应都有很好的抑制作用,说明了硒的抗氧化功能。将之与低硒有关的大骨病联系,发现硒的作用体现在抑制了致病因子在生物体内应激产生氧自由基的损伤作用。用水培小麦实验发现腐殖酸存在影响了植物对硒的吸收,但同时亦拮抗了高硒对植物的毒性。将硒引入硫酸软骨素,经凝胶色谱等方法确定,得到的是一种新硒多糖,小鼠急性毒性实验表明,其半数致死量与亚硒酸钠比较下降了61%。同样具有清除自由基和提高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的功能,具有开发应用的前景。
内容类型成果
源URL[http://ir.rcees.ac.cn/handle/311016/6919]  
专题生态环境研究中心_环境化学与生态毒理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环境化学. 环境中硒的形态、转换及其与大骨节病的关系. . 2001.
个性服务
查看访问统计
相关权益政策
暂无数据
收藏/分享
所有评论 (0)
暂无评论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


©版权所有 ©2017 CSpace - Powered by CSpa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