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控制论的发生与传播研究
作者彭永东
学位类别博士
答辩日期2006
授予单位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授予地点北京
导师刘钝
关键词控制论 传播 意识形态
学位专业科学史
中文摘要作为20世纪中叶诞生的重大科学理论之一,控制论受到学界的广泛研讨和关注,其影响力跨越了学科和国界,直抵今日众多热门的研究领域如计算机,自动控制,航天航空,通讯工程,人工智能,经济管理等等,也渗透至日常生活领域。但在今天,作为传播的结果,还处处存在着悖论现象:控制,信息,反馈等术语已进入日常生活,但人们极少将它们与维纳和控制论这门学科联系起来;控制论在苏联和美国的境遇明显不对称:在美国相关研究陷入低潮时,在苏联控制论却成为响亮的口号;人们还常常把控制论的成果与其分支学科的成果混为一谈,例如把控制理论与控制论的理论不加区分使用等等。这些问题构成本文的出发点和研究动机。 国内从方法论,哲学,史学角度探讨控制论的文章汗牛充栋,但一般多着眼于围绕维纳控制论思想的形成前后展开追踪和研究,未能将控制论放在当时世界科学和世界政治的大背景下作社会学的考察。对一门具体学科的社会学考察是有助于加深理解整体科学的进程的,这也是本文的意义宗旨所在。 笔者尝试从传播的角度,选取控制论发生和传播最鼎盛的1940—1970这三十年时间,集中对这一学科理论在美国的发生和发展,以及它在两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和中国的传播状况作个案分析。行文中援用了S(?)M(?)V(Science(s)(?)Metaphysics(es)(?)Value(s))分析原则,采取变焦分析的手法展开对控制论的考察,以图揭示控制论作为一门横断型学科,其发生发展的自身规律,以及意识形态何以影响它的传播,控制论发展的内在规律又如何在国际政治和意识形态下对理论传播发挥作用。 全文分八章。第一章为序言,提出控制论的传播悖论及其传播史研究的意义,点明笔者所用研究方法和立场,再侧重从众人评说的角度勾勒控制论的概貌。 第二、三章以史实分析论证:控制论有着长期而丰富的历史线索,它之发生是群体推进的结果,并得益于技术工具与观念的双重驱动,因此它才有广泛而深厚的传播基础。 第四章从三个方面论述了控制论在美国的境遇:其一是美国当时的科技和社会发展背景对控制论诞生的促进作用,其二是美国数学家维纳对控制论的诞生和传播做出的贡献,其三是通过介绍控制论的梅西基金会议来说明控制论群体的形成和扩大过程。 第五章主要论述控制论如何从美国传播到世界。除了出版物和报刊媒体的宣传普及外,本章着重分析了主导控制论传播的内在两方面的因素:一是控制论统一术语(赛博语言)的形成特点及其功用;一是控制论所涉及的分支学科的发展:选取了控制理论,生物学控制论,人工智能和经济控制论这四大有代表性的学科领域,意图通过描述它们的发生与成长过程表明控制论何以在其中起到推进作用,而正是由于这些学科自身强大的生命力足以支撑其学科自治,因此自然地弱化或淡化了控制论的影响力。 第六章论述了控制论在代表社会主义国家的苏联的奇特境遇,从50年代初开始被批判为反动的伪科学到平反和最终六十年代初被尊为服务共产主义的国家科学。控制论的传播与意识形态和权力斗争纠缠一处,体现了复杂的知识权力
语种中文
学科主题科技史
公开日期2012-08-07
内容类型学位论文
源URL[http://ir.ihns.ac.cn/handle/311051/1490]  
专题自然科学史研究所_科学技术史_世界科技史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彭永东. 控制论的发生与传播研究[D]. 北京.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2006.
个性服务
查看访问统计
相关权益政策
暂无数据
收藏/分享
所有评论 (0)
暂无评论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


©版权所有 ©2017 CSpace - Powered by CSpa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