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集束型半导体装备建模与仿真技术研究
作者郑秀红
学位类别博士
答辩日期2011-11-21
授予单位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
授予地点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
导师于海斌 ; 胡静涛
关键词半导体制造 集束型 随机Petri网 建模 仿真
其他题名Research on Modeling and Simulation Methods for Cluster Tools in Semiconductor Manufacturing
学位专业机械电子工程
中文摘要半导体制造产业正在全球范围内高速发展,先进的半导体制造厂商已经开始大规模采用芯片关键尺寸为90nm的集成电路制造技术,300mm 晶圆已成为主流产品。随着集成电路关键尺寸的不断减小、晶圆尺寸的不断增大,集成电路的制造工艺变得越来越复杂,对集成电路制 造环境及设备自动化水平要求越来越高,集束型半导体装备成为集成电路生产线上的主流装备。     集束型半导体装备将多个相关晶圆加工模块集成在一起,以提高晶圆加工的质量和产量。由于集束型装备自身的结构特点及其晶圆加工 流程的复杂多变,使得集束型装备的性能分析和产能预测变得非常困难。建立集束型装备模型、描述并仿真集束型装备的加工过程是预 测装备产能和辅助装备设计的有效方式之一。集束型半导体装备建模与仿真技术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     针对集束型装备建模、仿真和性能分析需求,论文依托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课题“集束型式控制平台与软件”(2009ZX02001-005)和沈阳 市科技计划项目“符合SEMI标准的IC装备自动化控制系统开发平台”(108155-2-00),重点开展了以下五个方面的研究与开发工作:     首先,针对并行集束型装备的模型进行研究。采用时序图方法描述并行集束型装备的晶圆加工过程,通过对N-腔体加工过程时序图的分 析,建立了N-腔体集束型装备的吞吐量理论模型,同时还给出了暂态和稳态时期装备加工过程瓶颈变化界限的理论模型。上述模型反映 了集束型装备配置参数对系统吞吐量的影响。     第二,考虑晶圆加工时间存在随机波动的特性,建立了N-腔体串行集束型装备的随机Petri网模型。基于N-腔体串行集束型装备的随机 Petri网模型和马尔可夫链分析方法,给出了装备吞吐量、腔体利用率、机械手利用率和晶圆滞留率等性能指标的理论模型。最后,以一 个3-腔体集束型装备为例,介绍了模型构造、模型简化和性能分析过程。     第三,针对串-并混合型集束型装备配置的特点,建立了三个串-并混合型集束型装备随机回报网模型。同时针对串-并混合型晶圆流易出 现死锁的问题,介绍了模型的死锁控制策略。论文还建立了批加工过程的随机回报网模型。最后,以晶圆流(2,1,1)为例,建立模型 ,并在软件包SPNP中实现,仿真分析了装备配置对系统吞吐量,资源利用率,晶圆滞留率等性能指标的影响。     第四,考虑在晶圆加工过程存在的一些不确定因素,例如腔体故障,分别建立了引入故障、预防性维修的加工模块子模型,并给出了腔 体和装备平均故障率的理论模型。考虑到腔体周期性清洁维护的要求,建立了引入周期性清洁维护因素的加工模块模型。最后,以一个 3-腔体集束型装备为例,分析了腔体故障和清洁周期对装备性能的影响。     第五,基于上述集束型半导体装备模型,采用工具 Visual C++和AutoMod,建立了集束型半导体装备的仿真平台。该平台包含四部分, 分别是用户界面、装备模型、仿真器和性能分析。用户界面负责接收用户输入的装备配置参数;装备模型和仿真器是仿真平台的核心, 基于模型实现了并行、串行和串-并混合型集束型装备仿真器,同时还引入了腔体故障和周期性维护因素;性能分析部分是平台的输出, 用户根据输出信息分析装备性能、验证调度有效性和辅助系统设计。     综上所述,论文建立了并行、串行、串-并混合型集束型装备的模型,给出了基于模型的性能分析方法,分析了装备配置对装备吞吐量的 影响。最后设计开发了集束型半导体装备仿真平台,为装备的性能分析和辅助设计提供了一个有效手段。
索取号TN47/Z59/2011
语种中文
公开日期2012-07-27
分类号TN47
内容类型学位论文
源URL[http://ir.sia.ac.cn/handle/173321/9358]  
专题沈阳自动化研究所_工业信息学研究室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郑秀红. 集束型半导体装备建模与仿真技术研究[D]. 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 2011.
个性服务
查看访问统计
相关权益政策
暂无数据
收藏/分享
所有评论 (0)
暂无评论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


©版权所有 ©2017 CSpace - Powered by CSpa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