荧光竞争法研究PFCs与PPAR蛋白的相互作用
张连营,任肖敏,郭良宏等
2011
会议名称第六届全国环境化学学术大会
页码734
中文摘要20世纪50年代,美国3M公司首次生产出全氟化合物(PFCs),PFCs因其优良的化学稳定性、热稳定性、高表面活性及疏水疏油性能,自20世纪80年代早期开始,在工业及民用领域的应用增长迅速,尤其是典型的PFCs全氟辛酸(PFOA)和全氟辛烷磺酸(PFOS)被大量用在化工、纺织、皮革、消防、日用洗涤剂、炊具制造等诸多与人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生产中[1,2],并通过食物链的传递,在许多动物组织及人体中发现了PFCs的存在。毒理试验表明,FPCs具有肝脏毒性、生殖毒性、发育毒性、免疫毒性、内分泌干扰作用和潜在的致癌性[3]。2009年5月PFOS作为新的POPs增列入《斯德哥尔摩公约》,并于2010年8月正式实施。因此,PFCs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全球性污染物,它对环境污染的广度和深度超出人们预想,对该问题的研安已经成为环境科学的热点和棘手问题。
会议录第六届全国环境化学学术大会论文集
内容类型会议论文
源URL[http://ir.rcees.ac.cn/handle/311016/5533]  
专题生态环境研究中心_环境化学与生态毒理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张连营,任肖敏,郭良宏等. 荧光竞争法研究PFCs与PPAR蛋白的相互作用[C]. 见:第六届全国环境化学学术大会.
个性服务
查看访问统计
相关权益政策
暂无数据
收藏/分享
所有评论 (0)
暂无评论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


©版权所有 ©2017 CSpace - Powered by CSpa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