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黄河口潮滩湿地系统CO2和CH4通量特征与影响机制研究
作者姜欢欢
学位类别硕士
答辩日期2012-05-22
授予单位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授予地点北京
导师孙志高
关键词CO2 CH4 通量特征 影响机制 潮滩湿地 黄河口
学位专业环境科学
中文摘要

黄河口潮滩湿地作为黄河入海河段与渤海相互作用形成的重要生态类型,是陆源碳、氮的重要“汇”区,其CO2CH4排放不仅会对大气环境产生重要影响,而且还深刻影响着湿地生态系统的稳定与健康。为了深入理解潮滩湿地系统CO2CH4通量特征及影响机制,论文以今黄河入海口北部的滨岸潮滩湿地为研究对象,基于野外原位观测与室内控制实验,探讨了潮滩湿地CO2CH4的通量特征及年内变化规律,揭示了潮滩湿地CO2CH4排放的影响机制,评估了潮滩湿地CO2CH4/功能及其对大气环境的影响。主要结论如下:1)潮滩湿地CO2CH4排放通量具有明显的时空变化特征。就CO2而言:时间上,夏季CO2通量最大(141.74 mg·m-2·h-1),春季(81.80 mg·m-2·h-1)和秋季(80.01 mg·m-2·h-1)次之,冬季(31.80 mg·m-2·h-1)最小;空间上,高潮滩CO2的排放通量最大(229.99mg·m-2·h-1,低潮滩(42.41 mg·m-2·h-1)和中潮滩(36.77 mg·m-2·h-1)次之,光滩(26.18 mg·m-2·h-1)最小。就CH4而言:时间上,秋季的CH4排放通量(0.09 mg·m-2·h-1)最大,春季(0.01mg·m-2·h-1)次之,夏季(-0.11 mg·m-2·h-1)和冬季(-0.01mg·m-2·h-1)较小;空间上,光滩的CH4通量(0.03 mg·m-2·h-1)最大,低潮滩(0.01mg·m-2·h-1)次之,高潮滩(-0.02 mg·m-2·h-1)和中潮滩(-0.03 mg·m-2·h-1)最小。(2)潮滩湿地CO2CH4通量的日变化特征明显。低潮滩和光滩的CO2日通量范围与均值分别为66.61~130.11 mg·m-2·h-198.18mg·m-2·h-1)和-16.10~47.28 mg·m-2·h-116.13 mg·m-2·h-1),均表现为CO2的排放源;低潮滩和光滩的CH4日通量范围与均值分别为-0.21~0.04 mg·m-2·h-1-0.02 mg·m-2·h-1)和-0.04~0.22 mg·m-2·h-1mg·m-2·h-10.08 mg·m-2·h-1),前者表现为CH4的弱汇,后者表现为CH4的较弱排放源。3黄河口潮滩湿地的CO2排放通量范围及均值与国内外湿地相关研究结果相差不大,而CH4通量同大多数研究相比偏低;潮滩湿地全年CO2CH4排放量均值为366335.11 mg·m-29.07 mg·m-2,年排放总量分别为674385.20 t 16.70 t,为CO2CH4的重要释放源。在100a时间尺度上,黄河口潮滩湿地系统全年CO2CH4的综合GWP366561.90 mg·m-2,且夏季GWP最高,秋季和春季次之,冬季最低;在全年CO2CH4的综合GWP中,CO2的贡献达到99.94%,而CH4仅为0.06%。(4)潮滩湿地不同样点环境因子的时空变化特征明显。温度与潮滩湿地CO2年内通量特征变化较为一致,温度与CH4通量变化特征缺乏一致性;水分对潮滩湿地CH4通量的影响程度较CO2通量大,潮汐对 CO2CH4排放通量特征亦具有重要影响;盐分可能并不是影响潮滩湿地CO2CH4排放通量的重要因素;各点CO2CH4通量与各环境基质因素之间大部分并未表现出显著相关关系;植被可能是潮滩湿地CO2排放的主要因素,未割除植被样点CO2排放通量显著高于割除植被样点,但植被对潮滩湿地CH4通量的影响并不显著。(5有机碳矿化受到温度、水分及碳、氮等多因素的重要影响。各潮滩表层土壤的有机碳矿化速率均表现为35>25>15有机碳矿化对温度的响应在15~25范围内较25~35更为敏感,本文Q10结果较其它研究结果稍微偏高;水分差异对有机碳矿化的影响并不显著,可能与黄河口潮滩湿地土壤经常处于饱和或过饱和状态,土壤微生物对70%WHC的水分状况和淹水状况均能很容易适应有关;除高潮滩有机碳矿化速率在高氮处理下表现为抑制外,其它潮滩两种氮输入处理对有机碳矿化速率均表现出一定促进作用,低氮输入对有机碳矿化速率具有较强的促进作用;中潮滩翅碱蓬枯体和低潮滩翅碱蓬枯体输入对有机碳矿化产生显著影响,且后者对有机碳矿化的促进作用要高于前者。(6潮滩湿地土壤CH4产生潜力和氧化潜力受到温度、碳和氮等因素的重要影响。就CH4产生而言:温度升高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CH4的产生,温度系数Q10随着温度的增加而提高, CH4产生率对温度的响应在20-30之间较15-25之间敏感;氮输入对高潮滩和中潮滩土壤的CH4产生表现为促进或抑制作用,低潮滩和光滩对各种氮输入形态的响应均表现为促进;有效碳和耐性碳整体促进了CH4的产生潜力,翅碱蓬枯体对各潮滩土壤CH4产生的促进程度表现为中潮滩>低潮滩>光滩>高潮滩,两种翅碱蓬枯体的效应表现为低潮滩翅碱蓬>中潮滩翅碱蓬。就CH4氧化而言:整个潮滩湿地CH4氧化率在25下最大,3020次之,15最小,潮滩湿地土壤CH4氧化的最适温度在25左右。CH4氧化率对温度的响应在15~25之间较20~30之间敏感,CH4氧化的Q10CH4产生小,可能与CH4氧化菌对温度的依赖性低于产CH4菌有关;NH4Cl浓度越大,对CH4氧化的抑制作用越强;葡萄糖、甲酸钠和乙酸钠等3种碳源物质的输入对CH4氧化均起到了一定的抑制作用,且抑制程度表现为葡萄糖>乙酸钠>甲酸钠。

语种中文
学科主题环境科学
公开日期2012-06-21
内容类型学位论文
源URL[http://ir.yic.ac.cn/handle/133337/5638]  
专题中科院烟台海岸带研究所知识产出_学位论文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姜欢欢. 黄河口潮滩湿地系统CO2和CH4通量特征与影响机制研究[D]. 北京.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2012.
个性服务
查看访问统计
相关权益政策
暂无数据
收藏/分享
所有评论 (0)
暂无评论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


©版权所有 ©2017 CSpace - Powered by CSpa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