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农业鼠害防治技术研究
陈安国 ; 袁柱中 ; 王勇 ; 张建云 ; 郭聪
1986
获奖类别中科院科技进步奖
获奖等级三等奖
中文摘要本研究以害鼠生态学为核心,博采国内外毒饵灭鼠先进科技成果,对湖南的农业害鼠种类、栖息习性、行为规律等生物学特点作了全面调查;根据本地鼠类的生态特性又将毒鼠全过程划分为查明鼠情、选准时机、制好毒饵、组织围歼、正确投放和查漏扫残六大环节,形成“全生境毒鼠法”技术体系。该技术依不同地区、不同场合设计出各个环节的技术要领和具体措施,使毒鼠三要素即灭鼠药物、用药技巧和组织措施融成一体,从而提高了害鼠对毒饵的取食率和压低种群总体密度的程度,适用于我国南方农田、农舍的鼠害防治,其技术要领也可扩展应用到城镇的鼠害防治。 本成果技术与国内外已有的同类技术比较具有如下几个特点:①有鲜明的生态学观点,强调掌握不同地区害鼠的生态特性,技术设计上注意发挥群众的积极性。②由于掌握了湖南几大鼠害类型区的鼠种组成及其种群生态特点、毒鼠技术要领,因而具有因地制宜、高效、安全、经济、可靠、易为群众掌握等优点。③本技术具有较大的弹性,对省内各地或附近省区的房舍农田、农村、城市都可适用,大面积灭鼠率达85-98%,有效控制期达4个月至2年。④本技术方案的“敌鼠钠毒谷”浓度现为0.1-0.2%,还可以降低浓度,降低成本。 1984年到1987年,本技术经湘鄂桂川等省区应用于县乡级大面积灭鼠实践,一次性大面积平均灭鼠率达85-98%,直接经济效益为灭鼠成本的25-35倍。总计灭鼠农田累计已达357.6万亩,城乡住宅59万户,宾馆、仓库、鸡场等企事业单位10余个,累计总共挽回损失1861万元。
语种中文
内容类型成果
源URL[http://159.226.152.9/handle/343003/644]  
专题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_亚热带所知识产出(1978-2005) _成果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陈安国,袁柱中,王勇,等. 湖南农业鼠害防治技术研究. 中科院科技进步奖:三等奖. 1986.
个性服务
查看访问统计
相关权益政策
暂无数据
收藏/分享
所有评论 (0)
暂无评论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


©版权所有 ©2017 CSpace - Powered by CSpa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