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千烟洲湿地松人工林碳蓄积及其与水分的关系
马泽清
2008
关键词生物量 树干液流 生长模型 碳蓄积
ISSN号1000-0933
摘要为揭示人工造林对碳循环的贡献以及碳蓄积同水分利用的关系,通过树干解析方法建立南方湿地松(Pinus elliottii)生长模型,并利用树干液流计测定水分消耗过程,分析了从个体到群落尺度的生物量积累特征以及水分消耗规律,包括材积方程、生物量方程、树木生长方程,同时计算单位面积年耗水量及其与生物量积累的相关关系。试验区内湿地松的直径连年生长量从造林初期开始就一直呈下降趋势;20年生的湿地松人工林密度为1599株/hm2(初植密度5000株/hm2),蓄积量为157m3/hm2,最大蓄积量为209m3/hm2。目前湿地松林地上生物量为72.061t/hm2,生物量积累速率为8493kg/(hm2.a)(折合碳约为4370kg/(hm2.a)),与通量观测得到的净交换量(NEE)结果基本一致。树干液流测定结果显示,湿地松树干液流速度平均为21495cm3/(cm.2a),林地通过树木蒸腾耗散的水分为4769.643t/(hm2.a),相当于477mm的降水量,为全年降水的48%;最大耗水量相当于634mm降水;水分消耗量与地上干物质形成的比例为562∶1,将生物生长量折算成蓄积量计算则水分消耗系数为1091∶1。NPP与林分耗水速度之间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包括日变化和月变化。
出处生态学报
11页:5322-5330
语种中文
内容类型中文期刊论文
源URL[http://ir.igsnrr.ac.cn/handle/311030/16217]  
专题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_历年回溯文献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马泽清. 江西千烟洲湿地松人工林碳蓄积及其与水分的关系. 2008.
个性服务
查看访问统计
相关权益政策
暂无数据
收藏/分享
所有评论 (0)
暂无评论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


©版权所有 ©2017 CSpace - Powered by CSpa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