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热带红壤丘陵区湿地松人工林固碳释氧效益研究
涂洁 ; 刘琪璟
2008
关键词固碳释氧 生态环境效益 湿地松人工林 亚热带红壤丘陵区
ISSN号1004-8227
摘要用标准样方法对19年生湿地松(Pinus elliottii)人工林碳素含量及碳贮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湿地松各器官的碳素含量在50.92±0.46%~54.38±0.26%之间波动,按碳含量高低排列为树叶>树枝>树干>树根>树皮,且各器官的碳素含量随年龄的增长而提高。不同林冠层枝、叶碳素含量存在差异,上层叶与下层叶的碳素含量较低,下层枝条碳素含量明显比上、中层枝条高。灌木层、草本层、凋落物层的碳素含量依次为45.16±0.4%、42.28±0.41%、40.88±0.31%,土壤层碳素含量平均为0.43±0.04%,且随土壤深度的增加而明显递减。湿地松林生态系统碳贮量为121.94 t·hm~(-2),其中乔木层碳贮量为86.18 t·hm~(-2),占总量的70.67%,下木层和凋落物层碳贮量分别为0.6 t·hm~(-2)(0.49%)和8.86 t·hm~(-2)(7.27%)。林地土壤(0~60 cm)为26.3 t·hm~(-2),占总碳贮量的21.57%。乔木层年净固碳量为4.54 t·hm~(-2),年净释氧量为12.12 t·hm~(-2)。采用造林成本法计算得出试区湿地松林平均每年发挥的净固碳释氧效益达9 034元·hm~(-2)。
出处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1页:30-35
语种中文
内容类型中文期刊论文
源URL[http://ir.igsnrr.ac.cn/handle/311030/14685]  
专题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_历年回溯文献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涂洁,刘琪璟. 亚热带红壤丘陵区湿地松人工林固碳释氧效益研究. 2008.
个性服务
查看访问统计
相关权益政策
暂无数据
收藏/分享
所有评论 (0)
暂无评论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


©版权所有 ©2017 CSpace - Powered by CSpa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