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加速器逐束团流强数据采集分析技术研究
作者黄思婷
学位类别硕士
答辩日期2009-05-20
授予单位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
授予地点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
导师冷用斌
关键词恒流注入 波形重建 逐束团流强采集 上海光源
其他题名The research of analytical technology of bunch-by-bunch beam current data acquisition
中文摘要本论文以上海光源国家大科学工程的恒流注入问题为背景,结合了工程的实际需要,围绕加速器逐束团流强数据采集技术展开了研究,实现了一套可用于上海光源恒流注入模式的流强数据采集系统。 本数据采集系统的硬件架构的设计融合了国外加速器在逐束团流强测量方面的先进经验,同时也充分利用了上海光源现有的硬件设施,是一套性价比较高的解决方案。 在系统的软件架构方面,采用了目前国际上主流的加速器及大型物理实验装置控制系统EPICS。在Linux的操作系统平台上,利用一种波形重建算法,本系统在8GHz的硬件固有采样率基础上实现了几百GHz的等效采样率,使得脉冲宽度仅为2ns的束流信号获得了很好的重建效果。通过后期的信号处理,剔除了采样数据中的奇异点、部分高频噪声和本底噪声,消除了由于触发和被测信号不同步的客观条件造成的波形晃动。基于EPICS环境的开发,使得该系统的采集处理结果实现了与其他系统的信息交换。在上海光源储存环调束运行中的测试结果表明,该系统可以给出准确可信并具有较高精度的逐束团流强和电量信息,满足了系统需求,达到了预期的目标。同时,进一步的测试表明,本系统还可用于逐束团的流强寿命测量,为恒流注入提供了更丰富的信息。 在论文的最后,分析了本系统存在的问题并给出了改进方向。 目前该系统正处在上海光源试运行阶段,一旦恒流注入的条件成熟,就可以配合恒流注入的控制软件,为逐束团的精确注入提供依据。
语种中文
公开日期2012-04-11
页码69
内容类型学位论文
源URL[http://ir.sinap.ac.cn/handle/331007/7367]  
专题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_中科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2004-2010年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黄思婷. 加速器逐束团流强数据采集分析技术研究[D]. 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 2009.
个性服务
查看访问统计
相关权益政策
暂无数据
收藏/分享
所有评论 (0)
暂无评论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


©版权所有 ©2017 CSpace - Powered by CSpa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