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8悬臂梁-质量块”结构的新型微加速度计研究
作者王育才
学位类别硕士
答辩日期2007-06-13
授予单位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授予地点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导师焦继伟
关键词微加速度计 8悬臂梁-质量块 微机械加工 各向异性腐蚀
其他题名Design and Fabrication of an Accelerometer with Novel “8-beams/mass” Structure
学位专业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
中文摘要微机械加速度传感器是一种重要的惯性器件,在航空航天、汽车工业、石油探测和地震预报等领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电容式加速度传感器由于具有测量精度高、噪声特性好、漂移低、温度敏感性小和功耗低等优点,受到了广泛关注,是当前微硅加速度传感器的发展主流。 本文提出了一种具有“8悬臂梁-质量块”结构的新型三明治式硅微机械电容式加速度计,用微机械加工工艺在(111)硅片上制作出了具有信号输出的器件并完成了初步测试。该加速度计的惯性质量块由在同一(111)硅片上下表面对称分布的8根悬臂梁支撑,这些悬臂梁是利用(111)硅在KOH溶液中的各向异性腐蚀结合深反应离子刻蚀(DRIE)实现的,其尺度精确可控,保证了结构的对称性。具体内容包括: 论文的第一章对微机械系统及主要的加工技术,各种MEMS器件及其应用,特别是微机械加速度传感器的研究进行了综述。总结了MEMS技术的应用前景及微机械电容式加速度传感器的研究进展。 第二章详细论述了电容式加速度计的数学模型及工作原理,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新型“8悬臂梁-质量块”结构的电容式加速度计。分析优化了器件的结构参数并进行有限元模拟,通过与传统结构的比较,验证了新结构在模态特性和横向灵敏度方面的优越性。 第三章详细阐述了KOH各向异性腐蚀和静电键合等几个关键的加工工艺,设计了器件制作的完整工艺流程,在(111)硅片上制作出了器件样品,并对器件性能进行了初步测试。该加速度计的典型谐振频率为 2.08 kHz,品质因子Q为21.4,灵敏度为93.7mV/g,非线性度为3.1%。这一测试结果与设计值比较一致,表明器件的设计正确,工艺流程可行。
语种中文
公开日期2012-03-06
页码61
内容类型学位论文
源URL[http://ir.sim.ac.cn/handle/331004/83483]  
专题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_微系统、冶金所学位论文_学位论文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王育才. “8悬臂梁-质量块”结构的新型微加速度计研究[D]. 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2007.
个性服务
查看访问统计
相关权益政策
暂无数据
收藏/分享
所有评论 (0)
暂无评论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


©版权所有 ©2017 CSpace - Powered by CSpa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