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InAs/GaSb II型超晶格红外探测器材料分子束外延生长研究
作者李健
学位类别硕士
答辩日期2009-05-26
授予单位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授予地点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导师龚谦
关键词分子束外延 锑化物 超晶格 红外探测器
其他题名Growth of InAs/GaSb type-II superlattices for IR detectors by Gas-source molecular beam epitaxy
学位专业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
中文摘要InAs/GaSb II型超晶格材料具有很多不可替代的优点,是制备新一代(第三代)红外探测器的关键材料。目前有欧美少数发达国家正在研究该体系材料,其中以美国空军实验室和德国法兰霍费研究所为代表。本学位论文重点研究了采用气态源分子束外延(GSMBE)生长InAs/GaSb II型超晶格红外探测器材料。并通过X射线衍射(XRD),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等手段测试表征外延材料,利用所得到的材料参数优化生长条件,尤其是针对不同厚度的InSb界面对材料性质的影响做了比较详细的探索。取得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国际上首次采用气态源分子束外延的方法生长了InAs/GaSb II型超晶格红外探测器材料。采用p型GaSb衬底,探索并优化了GaSb缓冲层、InAs/GaSb II型超晶格以及InAs各自的生长条件,成功的生长了GaSb缓冲层和InAs/GaSb II型超晶格材料。针对InAs和GaSb界面对材料性质的影响作了多次生长实验,不仅优化了快门顺序,确定了合适的生长停顿时间(管道残余AsH3的清洗),还研究了InSb界面厚度对材料结构的影响,得到了上下界面的厚度不能超过1ML,下界面的厚度最好保持在0.3ML左右。 采用X射线衍射(XRD)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拉曼频移测试等手段对所生长材料进行了表征。XRD测试表明,超晶格的卫星峰可以观察到3级,超晶格结构和衬底峰之间晶格常数失配度为9.4×10-4,说明应力已经得到良好补偿。XRD软件模拟和实际测试值的吻合,表明生长的材料具有良好的均匀性,应力也得到补偿,说明对生长条件的优化已经成功。超晶格截面TEM图测试不仅观察到了材料沿着生长方向的均匀性,还可以看出界面非常陡峭,证明所设计的快门顺序是成功的。 在优化生长条件的基础上,生长了设计截止波长为5μm的PIN型超晶格探测器结构,该PIN超晶格探测器的结构是:P型GaSb缓冲层是Be掺杂,掺杂浓度为1×1018cm3,用来做p型接触,AlGaAsSb是用来做刻蚀阻挡层,接下来是190周期的超晶格有源区(结构是90周期p型--60周期I型--40周期n型),最上面的是n型InAs覆盖层,采用Si掺杂,掺杂浓度为1×1018cm3,用来做n型接触。材料经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流片制备了PIN型探测器单元器件,通过响应频谱图得到截止波长约为4.9μm。
语种中文
公开日期2012-03-06
页码71
内容类型学位论文
源URL[http://ir.sim.ac.cn/handle/331004/83441]  
专题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_微系统、冶金所学位论文_学位论文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李健. InAs/GaSb II型超晶格红外探测器材料分子束外延生长研究[D]. 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2009.
个性服务
查看访问统计
相关权益政策
暂无数据
收藏/分享
所有评论 (0)
暂无评论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


©版权所有 ©2017 CSpace - Powered by CSpa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