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典型有毒有机污染物的分析方法及其手性环境行为研究
作者赵汝松
学位类别博士
答辩日期2005-06-01
授予单位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授予地点北京
导师徐晓白
关键词典型有毒有机污染物 手性持久性有机污染物 六六六 样品前处 理方法 环境行为
学位专业环境科学
中文摘要本论文的研究工作围绕有毒有机污染物而展开,并将重点放在典型有毒有机污染物的新型样品前处理方法及其手性环境行为的研究上,论文从总体上分为六部分:
论文第一部分介绍了三卤甲烷、硝基苯类化合物以及有机氯农药三大类典型有毒有机污染物的来源及其对生物的影响;较系统地综述了手性持久性有机污染物0【.六六六、氯丹、七氯、o,p'-DDT、毒杀芬和多氯联苯的研究现状;另外,还介绍了典型有毒有机污染物的样品前处理方法和分析技术。
论文第二部分首先详细介绍了液相微萃取的方式、原理、影响因素和应用。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一种快速和灵敏地测定饮用水中硝基苯类化合物的新方法。它是基于非平衡液相微萃取与气相色谱一电子捕获检测器的联用。优化了影响萃取效果的萃取条件如有机溶剂的种类、液滴的大小、萃取时间、搅拌速度以及盐度。方法的检出限为0.02-0.4“g l一;对于大多数硝基苯类化合物,相对标
准偏差小于10%。所建立的方法成功地用于自来水和天然水中硝基苯类化合物的检测,加标回收率为82.6-118.7%。同时发现样品基体对液相微萃取没有明显的影响。
论文第三部分建立了一种快速测定饮用水中消毒副产物三卤甲烷(的新方法。它是基于顶空液相微萃取与气相色谱一电子捕获检测器(GC-ECD)的联用。考察了三种极性不同的有机溶剂,发现正辛醇是分析水样中三卤甲烷最合适的有机溶剂。优化了影响萃取效果的各种萃取条件如顶空体积、萃取时间、搅拌速度、盐度以及温度等。三卤甲烷的线性范围为1.100 pg l~。方法的检出限为0.15-0.4¨g l一;对于大多数三卤甲烷,相对标准偏差低于10%。所建立的方法成功地用于自来水和井水中三卤甲烷的检测。样品加标回收率为101.112%。与液液萃取方法(LLE)相比,结果满意。利用所建立的顶空液相微萃取方法对北京市四个主要自来水厂的源水和自来水的三卤甲烷进行了分析。就三卤甲烷而言,四个水厂源水的浓度非常低,并没有太大的差别。与以前的报道相比较,北京市当前自来水中三卤甲烷的浓度低于或者接近于国内外其它地区三卤甲烷的浓度。另外, 我们的研究也表明北京市自来水中THMs和TTHMs的浓度远低于世界卫生组织(WHO)所推荐的饮用水的最大残留标准。
论文第四部分首先详细介绍了固相微萃取的装置、基本原理、萃取方式、萃取涂层以及与其它分离技术的联用。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一种快速测定土壤中8种有机氯农药的新方法。它是基于顶空固相微萃取与气相色谱一电子捕获检测器的联用。在方法发展的过程中,为了使加标土壤更接近实际样品,需要经过一段时间的老化。优化了影响萃取效果的萃取时间、水体积、盐效应、萃取温度以及解吸时间等条件。所建立的方法成功地用于实际样品的分析,与超声提取方法的分析结果吻合较好。
论文第五部分建立了一种简单、快速的用于测定环境样品(水,底泥,生物)中仪.六六六对映体的新方法。这种方法包括超声提取、硫酸硅胶柱净化、固相萃取(SPE)柱分级分离以及手性毛细管气相色谱的测定。超声提取大大缩短了萃取时间,硫酸硅胶柱和固相萃取柱净化分离可以很好去除脂类化合物(生物样品中)以及其它干扰物。研究中发现这种方法简单、快捷,同时还易于操作,为评
价环境和生物体内仅.六六六手性选择性降解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方法。利用上述所建立的方法,对北京近郊表面水.间隙水.底泥复杂体系0c.六六六的污染状况和手性选择性降解进行了研究。与其他的湖泊、海洋和河流相比,北京近郊表面水一间隙水一底泥复杂体系中,仅.六六六的污染处于一个较低的污染水平。发现了在一些采样点有ER(底泥)微生物有更强的能力。同时我们还对可能的机理进行了解释,认为底泥和间隙水中起到手性选择性降解(+).cc.六六六的微生物类型应该是厌氧型的。
论文第六部分主要研究了生物样品中六六六的污染和0c.六六六手性选择性降解。首先,详细研究了六六六几种主要异构体在三黄鸡各组织和器官中的分布,并首次报道了三黄鸡体内0【.六六六手性选择性降解的情况。发现不同的组织和器官对饲料中的六六六表现出了明显的富集能力。绝大多数组织和器官中0c.六六六的ER值<1,说明(+).仅.六六六被优先选择性降解。发现了三黄鸡
的大脑对Ⅸ一六六六的手性选择性降解可能存在着性别的差异。其次,开展了北京市农贸市场蛋类和肉类中六六六的污染状况及其0【.六六六在这些生物样品中手性选择性降解的研究。六六六在肉类和蛋类中的浓度远低于国家无公害食品的六六六理化指标,表明北京市肉类及蛋类中六六六的污染已经下降到一个相当安全的水平。对于这些生物样品0【.六六六的手性选择性存在着多样性:猪肉、猪肝样品中a.六六六的ER值1或
语种中文
学科主题环境化学
公开日期2011-12-15
内容类型学位论文
源URL[http://ir.rcees.ac.cn/handle/311016/2169]  
专题生态环境研究中心_环境化学与生态毒理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赵汝松. 典型有毒有机污染物的分析方法及其手性环境行为研究[D]. 北京.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2005.
个性服务
查看访问统计
相关权益政策
暂无数据
收藏/分享
所有评论 (0)
暂无评论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


©版权所有 ©2017 CSpace - Powered by CSpa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