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红外偏振观测在恒星形成研究中的应用
陈志维 ; 江治波
刊名天文学进展
2009
卷号27期号:4页码:316-329
关键词恒星形成 分子云 近红外偏振
中文摘要近红外偏振是研究恒星形成的有效工具。该文介绍了近红外偏振器的工作原理,然后分几个方面介绍了近红外偏振在恒星形成研究中的应用。红外反射云能很好地示踪年轻星天体及分子外流,通过分析偏振矢量的方法确定红外反射云的偏振对称中心,从而确定它的照亮源;偏振波长相关曲线包含了年轻星天体的星周物质的很多信息;年轻星的分子外流导致了红外反射云的形成,因此红外反射云的照亮源通常与年轻星天体成协,并是分子外流的驱动源;一些年轻星天体埋藏得很深,一般在近红外波段无法直接探测到,人们称之为深埋源,通过分析偏振矢量的方法可以找到深埋源;一般认为比较年轻的年轻星天体都是有尘埃盘的,尘埃盘的存在会导致它的偏振形态出现偏振盘,偏振盘可以用来研究尘埃盘;恒星形成区里成员星的偏振主要是由尘埃的二色性消光产生的,这样偏振方向会平行于致使尘埃排列的磁场的方向,从而能够揭示磁场的结构。最后进行了总结,并论述了中远红外偏振研究的优势和意义。
学科主题天文和天体物理
公开日期2011-12-08
内容类型期刊论文
源URL[http://libir.pmo.ac.cn/handle/332002/1457]  
专题紫金山天文台_分子云与恒星形成研究团组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陈志维,江治波. 近红外偏振观测在恒星形成研究中的应用[J]. 天文学进展,2009,27(4):316-329.
APA 陈志维,&江治波.(2009).近红外偏振观测在恒星形成研究中的应用.天文学进展,27(4),316-329.
MLA 陈志维,et al."近红外偏振观测在恒星形成研究中的应用".天文学进展 27.4(2009):316-329.
个性服务
查看访问统计
相关权益政策
暂无数据
收藏/分享
所有评论 (0)
暂无评论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


©版权所有 ©2017 CSpace - Powered by CSpa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