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高Al(III)浓度PAC的形态分布-转化 及Al13的分离提纯研究
作者黄鹂
学位类别博士
答辩日期2005-12-01
授予单位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授予地点北京
导师汤鸿霄 ; 王东升
关键词聚合氯化铝(PAC) 形态分布 超滤(UF) 分离提纯 稳定性 PAC speciation distribution UF separation and purification stability
其他题名Speciation Distribution -Transformation of PAC in High Al(III) Concentration and Separation-Purification of Al13 by UF
学位专业环境工程
中文摘要本论文应用ferron形态分析、27Al NMR 波谱分析以及pH测定对高Al(III)浓度PAC的形态分布、浓度对Al13的形成及形态稳定性的影响以及超滤膜法分离提纯Al13进行了较为详尽的研究。同时还考察了SO42-对PAC转化与聚集的影响,并进行了强制水解制备高Al(III)浓度PAC的工艺模拟。
高Al(III)浓度PAC的形态分布-转化研究发现:浓度对Al13的形成及形态稳定性的影响显著,随浓度增大,PAC中Ala含量的变化较小,Alb含量减少,Alc含量增大,pH 值减小;稀释高Al(III)浓度PAC至不同浓度,其形态分布会发生变化,有Al13生成;同时pH值亦增大,稀释液浓度越低,pH值增值越大。相应地,对稀释液进行冷冻干燥浓缩和蒸发浓缩时,随浓度增大,Al13含量减少,pH 值减小。Al13形成和稳定的最适宜PH范围约3.5-5。研究证明:pH值过低是高Al(III)浓度PAC中无Al13生成或Al13含量降低以及Al13不能稳定的重要原因,即pH是浓度对Al13的形成及形态稳定性的影响的重要原因。
超滤膜分离提纯Al13的研究发现:所制备的样品粒度主要分布在小于6KD截留分子量(MWCO)范围,Alb或Al13主要分布在3KD-1KD MWCO之间,而Ala主要分布在小于1KD MWCO范围。研究结果表明:Al13的粒径与1KD膜孔径接近,即略大于接近1nm,在本实验条件下,它主要以单体的形式存在于溶液中;1KD膜可有效分离Al13和Ala,3KD膜可将Al13和Ala与Alc分离。应用3KD-1KD膜组合对样品中的Al13的分离提纯表明,应用UF分离提纯Al13可获得较高Al(III)浓度、较高纯度的Al13。
SO42-对PAC转化与聚集的影响研究表明:Al13形态具有较高的形态稳定性和较慢的聚集速度,因而在絮凝过程中可以发挥Al13的高的电中和性以及连接架桥能力。
学科主题水处理工程
公开日期2011-08-23
内容类型学位论文
源URL[http://ir.rcees.ac.cn/handle/311016/666]  
专题生态环境研究中心_环境水质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黄鹂. 高Al(III)浓度PAC的形态分布-转化 及Al13的分离提纯研究[D]. 北京.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2005.
个性服务
查看访问统计
相关权益政策
暂无数据
收藏/分享
所有评论 (0)
暂无评论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


©版权所有 ©2017 CSpace - Powered by CSpa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