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复合酵母菌处理高含油废水的系统稳定性及微生态解析研究"
作者吕文洲
学位类别博士
答辩日期2006-06-01
授予单位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授予地点北京
导师杨敏
关键词酵母菌 含油废水 色拉油加工废水 废水处理 生物强化系统 污泥膨胀 SBR 群落动态 yeast oil-containing wastewater salad oil production wastewater wastewater treatment bioaugmentation system sludge bulking population dynamics
其他题名"Stability of a complex yeast system employed for treating high-strength oil-containing wastewater and analysis of yeast community dynamics"
学位专业环境工程
中文摘要"酵母菌用于高浓度含油废水的处理,具有无需预处理、效率高以及可回收单 细胞蛋白等显著优势。然而,前期的研究发现,连续运行中由污泥膨胀而导致的 系统稳定性问题是制约该技术应用的关键问题。本研究在对废水和使用的10 株 酵母菌进行表征的基础上,对影响酵母菌废水处理系统运行稳定性的重要参数进 行了系统评价和优化,建立了可长期稳定运行的高含油色拉油加工废水处理系 统。然后,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PCR-DGGE 对由不同菌株构成的系统中酵母菌 微生态结构进行了分析,揭示了可在高含油废水处理系统中稳定存在的优势酵母 菌种群,最后从菌株的特性上探讨了优势种群稳定存在于系统的机理。取得了以 下的主要研究成果: 1)对色拉油加工废水进行的水质分析结果表明,废水中氮元素相对缺乏, 磷和金属元素基本能够满足生物生长的正常要求;10 株酵母菌中有6 株可利用 色拉油进行生长,但所有菌株都可以利用废水中的营养成分生长。 2)发现氮缺乏条件下运行会导致酵母菌形态由单细胞向真丝转变,氮的缺 乏是酵母菌沉降恶化的关键因素;酵母菌不能利用废水中的有机磷,外加磷是系 统高效运行的一个重要前提。 3)确定由10 株酵母菌构成的复合酵母菌SBR 系统进行高含油废水处理的 适宜条件是按BOD/N/P=100/5/1 外加氮磷,起始pH 为5-6,有机负荷为0.5-1.0 kgBOD/kgMLSS/d,曝气周期为8-12h。在这种条件下,COD 和油的去除率可长 期稳定为88.9 -97.5%和93.4 - 99.9%,可以确保系统免受杂菌污染。 4)PCR-DGGE 研究表明,各种菌株组合的体系中,G1(Candida lipolytica), O2(Candida tropicalis)和W1(Candida halophila)3 株酵母菌可以稳定保留下 来,是高含油废水处理的优势酵母菌。 5)酵母细胞的疏水性是该高含油废水处理系统选择优势菌的最重要因素; 细胞是否具有乳化作用是菌株能否在处理高含油废水中处于优势地位的一个重要因素;生长速度、表面电性和絮凝性等因素也可能不同程度地影响着优势菌的 选择。 "
语种中文
学科主题水处理工程
公开日期2010-05-19
内容类型学位论文
源URL[http://ir.rcees.ac.cn/handle/311016/98]  
专题生态环境研究中心_环境水质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吕文洲. "复合酵母菌处理高含油废水的系统稳定性及微生态解析研究"[D]. 北京.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2006.
个性服务
查看访问统计
相关权益政策
暂无数据
收藏/分享
所有评论 (0)
暂无评论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


©版权所有 ©2017 CSpace - Powered by CSpa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