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岷江上游典型生态系统土壤保持功能研究
作者高军
学位类别博士
答辩日期2008-06-01
授予单位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授予地点北京
导师欧阳志云
关键词岷江上游 土壤保持功能 137Cs技术 自然生态系统 农田生态系统 Minjinag upper reaches soil conservation capability 137Cs technique natural ecosystem farmland ecosystem
其他题名Studies on the Soil Conservation of Typical Ecosystems in Upper Reaches of Minjiang River
学位专业生态学
中文摘要土壤保持是重要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之一,探索生态系统的土壤保持功能与原理,量化生态系统土壤保持功能大小,是人们正确认识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明确了解人类活动对土壤保持功能的影响程度、科学制定水土资源利用与恢复政策的重要基础。同时,在流域水平上的土壤侵蚀测量也需要新方法的引入并进行验证。 本研究以岷江上游典型的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包括属于自然生态系统的灌丛、阔叶林、针阔混交林、针叶林、草甸;属于受干扰自然生态系统的针叶林、草甸、针阔混交林、灌丛、天然次生林和属于农田生态系统的花椒坡地、果园林地、蔬菜坡地、退耕还林坡地。分别选取各种生态系统的代表类型,用137Cs技术测量了岷江上游五个县松潘、黑水、茂县、理县和汶川典型的自然生态系统、受干扰自然生态系统和农田生态系统的土壤侵蚀;分析了自然生态系统土壤保持功能的影响因子及其作用原理;比较了自然生态系统与农田生态系统的土壤保持功能;比较了由137Cs技术、通用方程和水文站监测三种方法得到的土壤侵蚀结果;计算出了渔子溪流域及岷江上游的土壤保持功能大小。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在1512m至4308m的海拔范围内,137Cs参考值在739~3708 Bq m-2内变化,且参考值的大小随着海拔的升高而增加。参考点处,137Cs在土壤中呈现出明显的指数分布,树冠层对137Cs有明显的再分配作用。 六个自然生态系统的侵蚀速率依次为:适温灌丛(0.67kg m-2 a-1)>适温针阔混交林(0.25kg m-2 a-1)>落叶阔叶林(0.23 kg m-2 a-1)>耐寒灌丛(0.22 kg m-2 a-1)>高山草甸(0.19kg m-2 a-1)>寒温性针叶林(0.10 kg m-2 a-1)。除适温灌丛外,各自然生态系统的土壤侵蚀速率均低于允许的侵蚀速率。岷江上游各类受干扰生态系统的土壤侵蚀速率依次为:适温灌丛(0.85kg m-2 a-1)>适温针叶林(0.48kg m-2 a-1)>适温针阔混交林(0.42kg m-2 a-1)>寒温性针叶林(0.17kg m-2 a-1)>高山草甸(0.14kg m-2 a-1)与卧龙自然保护区内生态系统的土壤侵蚀速率相比,除高山草甸外,保护区之外的针叶林、混交林、灌丛的侵蚀速率均大于保护区内相同类型植被的侵蚀速率。 四个农田生态系统土壤侵蚀速率依次为:花椒(9.99 kg m-2 a-1)>退耕还林(3.58 kg m-2 a-1)>果园(3.44 kg m-2 a-1)>蔬菜(3.06 kg m-2 a-1),其土土壤保持是重要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之一,探索生态系统的土壤保持功能与原理,量化生态系统土壤保持功能大小,是人们正确认识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明确了解人类活动对土壤保持功能的影响程度、科学制定水土资源利用与恢复政策的重要基础。同时,在流域水平上的土壤侵蚀测量也需要新方法的引入并进行验证。 本研究以岷江上游典型的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包括属于自然生态系统的灌丛、阔叶林、针阔混交林、针叶林、草甸;属于受干扰自然生态系统的针叶林、草甸、针阔混交林、灌丛、天然次生林和属于农田生态系统的花椒坡地、果园林地、蔬菜坡地、退耕还林坡地。分别选取各种生态系统的代表类型,用137Cs技术测量了岷江上游五个县松潘、黑水、茂县、理县和汶川典型的自然生态系统、受干扰自然生态系统和农田生态系统的土壤侵蚀;分析了自然生态系统土壤保持功能的影响因子及其作用原理;比较了自然生态系统与农田生态系统的土壤保持功能;比较了由137Cs技术、通用方程和水文站监测三种方法得到的土壤侵蚀结果;计算出了渔子溪流域及岷江上游的土壤保持功能大小。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在1512m至4308m的海拔范围内,137Cs参考值在739~3708 Bq m-2内变化,且参考值的大小随着海拔的升高而增加。参考点处,137Cs在土壤中呈现出明显的指数分布,树冠层对137Cs有明显的再分配作用。 六个自然生态系统的侵蚀速率依次为:适温灌丛(0.67kg m-2 a-1)>适温针阔混交林(0.25kg m-2 a-1)>落叶阔叶林(0.23 kg m-2 a-1)>耐寒灌丛(0.22 kg m-2 a-1)>高山草甸(0.19kg m-2 a-1)>寒温性针叶林(0.10 kg m-2 a-1)。除适温灌丛外,各自然生态系统的土壤侵蚀速率均低于允许的侵蚀速率。岷江上游各类受干扰生态系统的土壤侵蚀速率依次为:适温灌丛(0.85kg m-2 a-1)>适温针叶林(0.48kg m-2 a-1)>适温针阔混交林(0.42kg m-2 a-1)>寒温性针叶林(0.17kg m-2 a-1)>高山草甸(0.14kg m-2 a-1)与卧龙自然保护区内生态系统的土壤侵蚀速率相比,除高山草甸外,保护区之外的针叶林、混交林、灌丛的侵蚀速率均大于保护区内相同类型植被的侵蚀速率。 四个农田生态系统土壤侵蚀速率依次为:花椒(9.99 kg m-2 a-1)>退耕还林(3.58 kg m-2 a-1)>果园(3.44 kg m-2 a-1)>蔬菜(3.06 kg m-2 a-1),其土壤保持功能已严重受损。各个系统的坡面输移比分别为:花椒(100%)>蔬菜(98.3%)>果园(96.4%)>退耕还林(85.1%)。岷江上游五个县干旱河谷区的137Cs浓度分别为:松潘(1137 Bq m-2)>黑水(1355 Bq m-2)>理县(1186 Bq m-2)>汶川 (754 Bq m-2)>茂县(739 Bq m-2)。干旱河谷不同区域的土壤侵蚀速率依次为:茂县(4.26 kg m-2 a-1)>黑水(1.25 kg m-2 a-1)>理县(0.70 kg m-2 a-1)>汶川(0.44 kg m-2 a-1)>松潘(0.27 kg m-2 a-1)。 对自然生态系统的研究发现,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生态系统的土壤保持能力逐渐增强。在植被保持良好的卧龙自然保护区,各生态系统类型本身决定了其土壤保持能力大小,影响因子的单一变化无法改变其大小。 比较坡面水平上,137Cs方法与通用方程所得到的土壤侵蚀速率发现:前者所得结果是后者所得结果的1.24倍到3.16倍之间。在渔子溪小流域,137Cs计算的年侵蚀量为35.95万t,侵蚀模数为206.6 t km-2,水文站监测的年输沙量为35.40万t,侵蚀模数为203.4 t km-2。考虑到岷江上游河段约为1的泥沙输移比可以认定两种方法所得到的结果非常接近。 用137Cs技术计算得出,岷江上游多年的年均土壤侵蚀量为479.1万t,侵蚀模数为215.6t km-2,泥沙输移比为0.96。以蔬菜地的土壤侵蚀速率为潜在侵蚀速率,岷江上游生态系统的年均土壤保持量为大小为5857.4万t;以干旱河谷中心茂县段的土壤侵蚀速率为潜在侵蚀速率,岷江上游生态系统的年均土壤保持量是8304.7万t。
语种中文
学科主题系统生态学
公开日期2010-06-23
内容类型学位论文
源URL[http://ir.rcees.ac.cn/handle/311016/431]  
专题生态环境研究中心_城市与区域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高军. 岷江上游典型生态系统土壤保持功能研究[D]. 北京.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2008.
个性服务
查看访问统计
相关权益政策
暂无数据
收藏/分享
所有评论 (0)
暂无评论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


©版权所有 ©2017 CSpace - Powered by CSpa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