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入湖河口水质自净能力及水环境模型
作者谭燮
学位类别硕士
答辩日期2008-06-03
授予单位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授予地点北京
导师陈求稳
关键词river-lake joint self-purification ability water quality model aquatic ecosystem restoration
学位专业环境经济与环境管理
中文摘要入湖河口水环境对湖泊水质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由于河流水环境污染以及河口区特殊的水动力条件,入湖河口目前普遍存在水体黑臭、污泥淤积等严重问题。入湖河口污染负荷削减作为湖泊控污关键的一环,对于湖泊水环境生态治理具有重要的作用。通常采用的负荷削减手段包括河口人工湿地、河口生态浮床、湖滨带生态修复等各种措施。但是在已经实施的众多入湖河口水环境治理示范工程中,治理效果往往和最初期望的结果差异很大,甚至出现一些没有预料到的后果。为了提炼和推广治理技术经验,同时指导下一步的治理工作,需要一套有效的方法模拟预演治理措施的效果,并进行可能的方案优化以及示范工程的后评估。水环境数值模型能很好的满足这一需求。本研究以滇池大清河河口为背景,采用现场原位实验和室内模拟实验相结合的方法,测定河口水体物理、化学和生物净化过程的相关参数,分析河口水体的自净能力。在观测和实验的基础上,根据河口水动力特征,建立二维水环境模型。其中水动力模块采用交替方向迭代法进行数值求解,计算的水位和流速用于水质模块。水质模块的主要参数取值通过上述的现场原位实验和实验室模拟实验获得,并利用实际监测数据对模型进行率定和验证。运用率定后的模型,分析了示范工程对入湖河口的水质的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大清河河口的水环境退化严重,自净能力非常弱。建立的二维水环境模型基本能够反映研究区的水质变化,在模拟的几个关键水质指标(NH3-N、CODCr、PO4-P)中,确定性系数最小的为0.81。利用建立的模型分析了上游污染削减及河口湿地治理情况下入湖断面水质的变化,结果表明,治理工程实施后入湖断面CODCr和PO4-P的总量将削减15 %左右,但对NH3-N的削减作用很小。此外,入湖控制断面的水质仍然基本为劣Ⅴ类(GB3838-2002)。该项研究为合理制定水环境修复目标、预测工程后水质状况提供了技术支持,同时也说明河口水环境模型对河口治理工程的作用。
语种中文
学科主题环境管理学
公开日期2010-06-03
内容类型学位论文
源URL[http://ir.rcees.ac.cn/handle/311016/285]  
专题生态环境研究中心_城市与区域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谭燮. 入湖河口水质自净能力及水环境模型[D]. 北京.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2008.
个性服务
查看访问统计
相关权益政策
暂无数据
收藏/分享
所有评论 (0)
暂无评论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


©版权所有 ©2017 CSpace - Powered by CSpa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