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不同来源腐植酸的结构特点、环境行为及在大骨节病中的作用
作者王春霞
学位类别博士
答辩日期1994-12-15
授予单位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授予地点北京
导师彭安
关键词腐植酸 大骨节病 表征 分布 代谢 自由基 光解 H
学位专业环境科学
中文摘要本论文分文献综述和研究报告两部分。
文献综述对大骨节病病因、及与腐植酸的关系、腐植酸的理化性质、毒性和生物学有效性进行了评述。
研究报告从四个方面(即四章)对大骨节病病区和非病区水、土中的腐植酸(黄腐酸级分,FA)展开研究并与作为商品的廉江泥炭腐植酸进行了比较。一、典型大骨节病病区和非病区腐植酸样品的表征和比较:二、珀桶已腐植酸在w扭taf大鼠体内的分布、代谢及在体外软骨组织块的掺入; 三、不同来源腐植酸的光化学行为; 四、不同来源腐植酸和不同形态硒化合物与活性氧自由基的相互作用。
首先分别从大骨节病病区居民饮水和非病区饮水及土壤中提取了水溶性的黄腐酸级分,以商品泥炭黄腐酸作对照,分析测定了其元素组成、分子量分布、E4/E6比和FT蛾首次应用1H. Ⅻ 崃和13C猢, 核磁共振技术表征了中国典型大骨节病病区和非病区的腐植酸样品, 定量描述了归属于不同结构类型的氢和碳的百分含量。虽然大骨节病病区、非病区]FA和泥炭FA都表现出腐植酸的典型结构特征,但随腐植酸来源不同,其结构表征显示出明显的差异性大骨节病病区和非病区FA与泥炭F脯比'泥炭FA的芳香聚合度更大,芳香碳含量更赢脂肪碳含量较少, 就大骨节病病区和非病区腐植酸相比其差异与致大骨节病作用没有观察到显著的关系。进一步肯定了大骨节病病区与非病区腐植酸在致病方面无结构上的特殊差异性。
针对大骨节病为软骨及骨关节损伤疾病这一特征,第二部分设计了用3H同位素标记FA,示踪腐植酸在大鼠体内的过程、代谢和分布,并用体外软骨组织块培养技术探讨了腐植酸对软骨组织的掺人。证明了腐植酸可以进入骨、软骨,回答了腐植酸可否到达大骨节病靶部位的问题并发现腐植酸在大鼠体内是全身性分布,以肝肾代谢为主,在骨和软骨的代谢较慢,有蓄积作用,为腐植酸致大骨节病及致病可能性提供了实验依据, 并解释了大骨节病不仅对骨和软骨造成损伤, 而且还累及血液、肌肉和其它系统。首次提供了腐植酸在体内的” 行走” 、“ 定位” 图, 并发现了腐植酸可以在软骨中蓄积
第三章研究了大骨节病病区、非病区和泥炭腐植酸的光解过程和光解机理,并以菲光解为工具, 研究了腐植酸作为光敏剂的光化学性质, 结果表明腐植酸对菲光解的影响依赖于腐植酸的来源,而腐植酸本身的光解速率及程度也随来源不同而异, 非病区土壤及泥炭腐植酸较易光解, 光解速度快'而病区饮水中腐植酸光解相对慢, 较难光解。且腐植酸的光解遵循一级动力学过程。FA吸收光子能量后, 一条途径是将光子的能量传递给其它有机物而促进其光解, 另一条途径则可能是F砧棼身捕获光子而用于其自身结构的修饰和降解, 而腐植酸结构上的差异会导致其光化学性质的不同。用FT-IR和高效毛细管电泳技术分析腐植酸光解残留物发现, 其具有更大的分散性和较少的官能团。过氧化氢存在下, 大大促进腐植酸和菲的光解, 认为其可以应用于去除环境污染物。本研究的结果指出用目光照射病区居民饮水, 是降低饮水中腐植酸含量达到防病目的的有效途径。
最后用自旋捕集技术研究了不同来源腐植酸和亚硒酸钠、硒代蛋氨酸、和硒代硫酸软骨素与黄嘌呤氧化酶体系和人多形核自细胞呼吸暴发产生的02’·及Fenton反应生成的·OH的相互作用, 发现大骨节病病区、非病区和泥炭腐植酸及不同形态的硒化合物都可以清除超氧阴离子自由基(02-·)、对羟自由基(-∞ , 硒化合物和泥炭Ⅳ 黼明显的清除作甩为泥炭腐植酸用于治疗与自由基有关的疾病提供了理论基础,而大骨节病病区和非病区FA劂表现为刺激。OH的生成'实验结果提示造成大骨节病软骨损伤可能主要是通过羟自由基途径,联系大骨节病病区处于低硒环境中,人体抗氧化系统薄弱,在02。-向·0噤化进而向过氧化损伤演变,硒对02·和"OH的清除、FA对-OH的促进这一动态竞争中,体现大骨节病发病中硒和腐植酸的重要性。
语种中文
公开日期2011-09-20
内容类型学位论文
源URL[http://ir.rcees.ac.cn/handle/311016/957]  
专题生态环境研究中心_水污染控制实验室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王春霞. 不同来源腐植酸的结构特点、环境行为及在大骨节病中的作用[D]. 北京.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1994.
个性服务
查看访问统计
相关权益政策
暂无数据
收藏/分享
所有评论 (0)
暂无评论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


©版权所有 ©2017 CSpace - Powered by CSpa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