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川黄土碎屑锆石的粒度特征及其古气候意义
张云翔[1]; 孙博亚[1]; 岳乐平[1]; 弓虎军[1,2]
刊名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02
卷号41期号:1页码:119-127
关键词洛川黄土 - 古土壤 红黏土 碎屑锆石 粒度 古气候意义
文献子类期刊论文
英文摘要

通过对洛川剖面12个层位的锆石粒度分析测量,探讨洛川黄土-古土壤及新近纪红黏土中碎屑锆石的粒度特征及其反应的古气候变化特征。方法利用Quanta400 FEG场发射环境扫描电子显微镜获得锆石的二次电子图像,并用Scandium软件对锆石的二次电子图像进行粒径测量。结果第四纪黄土-古土壤及新近纪红黏土中存在大量碎屑锆石,除L24层黄土外,其余黄土层中的锆石粒度均显示出相似的分布特征,主要粒级分布于20~60μm之间,与全岩粒度相比,其中值粒径、平均粒径均有差异,但L9与L15层中锆石中值粒径与全岩差异最小,红黏土中差异最大。结论成壤作用对粉尘沉积物全岩粒度分析结果影响较大,而对稳定重矿物锆石粒径影响较小。第四纪黄土L9与L15层全岩粒度分析中粗颗粒含量明显增加,应归因于此时粉尘沉积物土壤化过程中成壤作用减弱。新近纪红黏土粗颗粒锆石百分含量的增加,并不预示着此时冬季风的明显加强,而是与周缘裸露的基底岩石提供了近距离的物源有关。L24层黄土在各项粒度指标均显示出其特殊性,可能与青藏高原的阶段性隆升有关。

语种中文
内容类型期刊论文
源URL[http://ir.ieecas.cn/handle/361006/10803]  
专题地球环境研究所_加速器质谱中心
通讯作者孙博亚[1]
作者单位1.西北大学 大陆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地质学系;
2.中国科学院 地球环境研究所黄土与第四纪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陕西 西安 710069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张云翔[1],孙博亚[1],岳乐平[1],等. 洛川黄土碎屑锆石的粒度特征及其古气候意义[J].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41(1):119-127.
APA 张云翔[1],孙博亚[1],岳乐平[1],&弓虎军[1,2].(2011).洛川黄土碎屑锆石的粒度特征及其古气候意义.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41(1),119-127.
MLA 张云翔[1],et al."洛川黄土碎屑锆石的粒度特征及其古气候意义".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41.1(2011):119-127.
个性服务
查看访问统计
相关权益政策
暂无数据
收藏/分享
所有评论 (0)
暂无评论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


©版权所有 ©2017 CSpace - Powered by CSpa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