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次冰消期内蒙古东部气候不稳定性布日敦湖花粉记录
张贵林1; 王建2; 周新郢2; 赵克良2; 杨庆江2; 李小强2
刊名第四纪研究
2019
卷号39期号:4页码:938
ISSN号1001-7410
英文摘要内蒙古东部植被是我国北方重要的生态系统屏障,东亚夏季风降水变化是影响当地水资源分布、植被演替、农牧业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为了更好预测未来季风边缘带植被景观、降水变化趋势和评估干旱事件可能产生的影响,需要在该区域开展更多地质增温期历史相似型研究。本文选择生态系统脆弱、对夏季风变化响应敏感的内蒙古东部布日敦湖作为研究点,通过钻取长386 cm的湖泊沉积物并选取底部厚度176cm(386~210cm),分析其中的花粉指标,结合高精度AMS 14C测年,来重建该地区末次冰消期高分辨率植被演替过程和降水不稳定性特征。结果表明,布日敦湖岩芯386~210cm沉积物年代跨度为14918 ~ 10693 a B. P.。湖泊周围植被在14918~ 14167 a B.P.为以蒿属、禾本科等草本植物为主的草原景观;而在14167~ 12695 a B.P.,以桦属为代表的先锋树种出现在湖泊西部山地丘陵区,并逐渐发展成为以桦属为建群种的温带落叶阔叶林;12695~ 11505 a B.P.,桦属和其他阔叶乔木明显减少,湖泊西部地区植被迅速退化为开阔的疏林草原景观;11505~ 10693 a B.P.,植被逐渐恢复为与现今类似的森林草原交错生长群落。乔木/非乔木花粉含量比值(AP/NAP)和主要陆生植物花粉百分比主成分分析(PCA)结果说明,研究区植被演替主要受降水控制。将该结果与沉积相、沉积速率变化相结合,证明14512a B.P.布日敦湖流域内降水突然增加,在14512~12695 a B.P.期间气候最为湿润,并伴随3次百年尺度降水波动事件。而12695 a B.P.时降水迅速减少,在12695~ 11505 a B.P.发生千年尺度干旱事件。布日敦湖地区降水变化总体趋势与北方季风边缘带其他高分辨率湖泊记录相似,但内部结构存在一定差异。在年代误差范围内,降水突变与北高纬博令-阿勒罗德(BA)间冰阶和新仙女木(YD)冰阶温度异常事件发生时间相一致。北半球夏季太阳辐射岁差周期变化、北大西洋经向反转环流(AMOC)循环速率、西风急流强度和位置等均可能导致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位置异常偏移,进而影响东亚夏季风北部边缘带降水变化。
语种英语
内容类型期刊论文
源URL[http://119.78.100.205/handle/311034/13589]  
专题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
作者单位1.天津大学
2.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张贵林,王建,周新郢,等. 末次冰消期内蒙古东部气候不稳定性布日敦湖花粉记录[J]. 第四纪研究,2019,39(4):938.
APA 张贵林,王建,周新郢,赵克良,杨庆江,&李小强.(2019).末次冰消期内蒙古东部气候不稳定性布日敦湖花粉记录.第四纪研究,39(4),938.
MLA 张贵林,et al."末次冰消期内蒙古东部气候不稳定性布日敦湖花粉记录".第四纪研究 39.4(2019):938.
个性服务
查看访问统计
相关权益政策
暂无数据
收藏/分享
所有评论 (0)
暂无评论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


©版权所有 ©2017 CSpace - Powered by CSpa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