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土植硅体研究进展
温昌辉1; 吕厚远1; 左昕昕1; 葛勇2
刊名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2018
卷号048期号:009页码:1125
ISSN号1674-7240
英文摘要植硅体作为微体古生物学新的分支门类,具有颗粒小、产量高、分布广、抗风化、分类意义明确和原生化学元素封闭(包裹)能力强等特点,逐渐成为地质学、考古学和植物分类学等学科研究的有效手段.分析现代表土植硅体组合、植硅体包裹体成分与植被类型、气候环境的关系,是进行古生态反演、古气候定量化重建以及地球化学循环研究的基础.近30年来,不同国家的学者对各国表土植硅体分布做了大量基础工作,重点在以下四方面.(1)形态学研究:现代表土中已鉴定出的植硅体形态约260类,其中禾本科植硅体约110类,蕨类、木本和其他被子植物植硅体约50类,其余约100类植硅体的亲缘植物仍在研究中.(2)表土植硅体与植被的关系:初步分析了全球典型地区森林、草原等不同植被类型下表土植硅体组合的特征,为利用植硅体分析恢复不同时、空尺度的古生态、古植被变化奠定了基础.(3)表土植硅体与气候的关系:利用数理统计分析方法,建立植硅体组合与年均温度、年均降水量和海拔等气候环境因子的定量-半定量关系,并进行古气候参数定量重建.(4)表土植硅体元素分析:在土壤植硅体封存碳(Phyt OC)潜力估算及其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表土植硅体的研究在为解决地球科学、考古学等许多领域的具体问题提供了新的途径和越来越多成功的案例,本文对相关内容进行了重点介绍,并针对表土植硅体研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研究的潜力进行了分析.
语种英语
内容类型期刊论文
源URL[http://119.78.100.205/handle/311034/12803]  
专题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
作者单位1.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2.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温昌辉,吕厚远,左昕昕,等. 表土植硅体研究进展[J].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2018,048(009):1125.
APA 温昌辉,吕厚远,左昕昕,&葛勇.(2018).表土植硅体研究进展.中国科学地球科学,048(009),1125.
MLA 温昌辉,et al."表土植硅体研究进展".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048.009(2018):1125.
个性服务
查看访问统计
相关权益政策
暂无数据
收藏/分享
所有评论 (0)
暂无评论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


©版权所有 ©2017 CSpace - Powered by CSpa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