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三角洲贝壳堤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对不同生境因子的响应
付战勇1; 孙景宽2; 李传荣3; 池源4; 夏江宝2; 屈凡柱2; 宋爱云2; 杨红军2; 董林水2
刊名生态学报
2018-09-23
卷号38期号:18页码:6594-6602
关键词土壤微生物生物量 生境 贝壳堤 黄河三角洲 土壤养分 生境因子
英文摘要

从土壤微生物生物量角度分析黄河三角洲贝壳堤不同生境的土壤肥力状况,基于黄河三角洲贝壳堤植被类型,以4种不同生境的土壤为研究对象,测定了微生物生物量碳、氮、磷和相关的土壤理化性质。结果表明,不同生境中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MBC)、土壤微生物生物量(MBN)、土壤微生物生物量(MBP)均值均为滩脊>背海侧>高潮线>向海侧,且表现出明显的垂直分布特征:0—5 cm>5—10 cm>10—20 cm>20—40 cm>40—60 cm。土壤MBC、MBN、MBP占土壤有机碳(SOC)、全氮(TN)、全磷(TP)百分比变化范围分别为1.09%—3.48%、2.62%—7.27%、0.78%—2.86%,滩脊、背海侧和高潮线处MBC/SOC无显著差异(P>0.05),但显著高于向海侧MBC/SOC(P向海侧和高潮线。滩脊和背海侧土壤微生物碳、氮、磷的非生物限制性因子为土壤含水量、p H值、含盐量;向海侧和高潮线区域土壤微生物碳、氮、磷的非生物限制性因子为含水量和pH值。滩脊、背海侧和高潮线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磷及土壤养分间的相关关系显著或极显著,且协同性和稳定性高,表明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磷可以作为判断黄河三角洲贝壳堤土壤肥力状况的生物学指标,这为黄河三角洲贝壳堤的土壤肥力管理和植被恢复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WOS研究方向Agriculture
语种中文
CSCD记录号CSCD:6359563
内容类型期刊论文
源URL[http://ir.fio.com.cn:8080/handle/2SI8HI0U/7284]  
专题业务部门_海岛海岸带研究中心
作者单位1.山东农业大学林学院;;滨州学院, ;;山东省黄河三角洲生态环境重点实验室, 泰安;;滨州, ;; 271018;;256603;
2.滨州学院, 山东省黄河三角洲生态环境重点实验室, 滨州, 山东 256603, 中国;
3.山东农业大学林学院, 泰安, 山东 271018, 中国;
4.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 青岛, 山东 266061, 中国;
5.Forestry College,Shando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Binzhou University, ;;Key Laboratory of Eco-environmental Science for Yellow River Delta, Tai'an;;Binzhou, ;; 271018;;256603;
6.Binzhou University, Key Laboratory of Eco-environmental Science for Yellow River Delta, Binzhou, Shandong 256603, China;
7.Forestry College,Shando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Tai'an, Shandong 271018, China;
8.The First Institute of Oceanography,State Oceanic Administration, Qingdao, Shandong 266061, China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付战勇,孙景宽,李传荣,等. 黄河三角洲贝壳堤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对不同生境因子的响应[J]. 生态学报,2018,38(18):6594-6602.
APA 付战勇.,孙景宽.,李传荣.,池源.,夏江宝.,...&董林水.(2018).黄河三角洲贝壳堤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对不同生境因子的响应.生态学报,38(18),6594-6602.
MLA 付战勇,et al."黄河三角洲贝壳堤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对不同生境因子的响应".生态学报 38.18(2018):6594-6602.
个性服务
查看访问统计
相关权益政策
暂无数据
收藏/分享
所有评论 (0)
暂无评论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


©版权所有 ©2017 CSpace - Powered by CSpa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