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三角洲滨海湿地植被的碳储量和固碳能力
张绪良1; 张朝晖2; 徐宗军2; 侯雪景3; 蔡庆芳4; Zhang Xuliang5; Zhang Zhaohui6; Xu Zongjun6; Hou Xuejing7; Cai Qingfang8
刊名安全与环境学报
2012
卷号12期号:6页码:145-149
关键词植物学 滨海湿地 植被 生物量 净初级生产力 碳储量 固碳能力 Key words : botany coastal wetland vegetation biomass net pri-mary productivity carbon storage carbon fixation
ISSN号1009-6094
英文摘要在测定黄河三角洲滨海湿地盐生植被、湿生植被和水生植被3类天然湿地植被以及稻田的生物量、净初级生产力基础上,估算了黄河三角洲滨海湿地植被的总碳储量、总固碳能力和各种湿地植被单位面积的碳储量、固碳能力。黄河三角洲滨海湿地全部天然湿地植被和稻田的总碳储量为200.54*10~4 t,总固碳能力为69.91*10~4 t/a.其中,单位面积草本湿生植被和稻田的固碳能力低于当地地带性植被温带落叶阔叶林的平均固碳能力(1.06 kg/(m~2·a)),高于中国陆地植被的平均固碳能力(0.49 kg/(m~2·a))和全球陆地植被的平均固碳能力(0.41 kg/(m~2·a));单位面积盐生植被和水生植被的固碳能力低于中国和全球陆地植被的平均固碳能力。结果表明,黄河三角洲滨海湿地植被总的碳储量较小,固碳能力较低,但植被的顺行演替过程会使其碳储量不断增大,固碳能力不断提高。因此,应该保护黄河三角洲滨海湿地的天然植被,尤其要保护芦苇(Phragrnites australis)群丛等碳储量大、固碳能力较强的湿生植被.
WOS研究方向Environmental Sciences & Ecology
语种中文
CSCD记录号CSCD:4733676
内容类型期刊论文
源URL[http://ir.fio.com.cn:8080/handle/2SI8HI0U/11217]  
专题业务部门_海洋生态研究中心
作者单位1.滨州学院, 山东省黄河三角洲生态环境重点实验室, 滨州, 山东 256600, 中国;
2.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 青岛, 山东 266061, 中国;
3.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海洋学院, 北京 100083, 中国;
4.中国海洋大学海洋地球科学学院, 青岛, 山东 266100, 中国;
5.Shandong Provincial Key Laboratory of Eco-Environmental Science for Yellow River Delta, Binzhou University, Binzhou, Shandong 256600, China;
6.The First Institute of Oceanog-raphy, State Oceanic Administration, Qingdao, Shandong 266061, China;
7.School of Ocean Sciences, 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Beijing), Beijing 100083, China;
8.College of Marine Geosciences, Ocean University of China, Qingdao, Shandong 266100, China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张绪良,张朝晖,徐宗军,等. 黄河三角洲滨海湿地植被的碳储量和固碳能力[J]. 安全与环境学报,2012,12(6):145-149.
APA 张绪良.,张朝晖.,徐宗军.,侯雪景.,蔡庆芳.,...&Cai Qingfang.(2012).黄河三角洲滨海湿地植被的碳储量和固碳能力.安全与环境学报,12(6),145-149.
MLA 张绪良,et al."黄河三角洲滨海湿地植被的碳储量和固碳能力".安全与环境学报 12.6(2012):145-149.
个性服务
查看访问统计
相关权益政策
暂无数据
收藏/分享
所有评论 (0)
暂无评论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


©版权所有 ©2017 CSpace - Powered by CSpa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