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东半岛地壳速度结构及其构造意义
潘素珍1; 王夫运1; 郑彦鹏2; 段玉玲1; 刘兰1; 邓晓果1; 宋向辉1; 孙一男1; 马策军1; 李怡靑1
刊名地球物理学报
2015
卷号58期号:9页码:3251-3263
关键词胶东半岛 郯庐断裂带 海陆联合探测 地壳速度结构
ISSN号0001-5733
其他题名Crustal velocity structure beneath Jiaodong Peninsula and its tectonic implications
英文摘要胶东半岛地处华北平原东北部沿海地区,北东向断裂带异常发育,该区不仅是华北震区中、强地震活动的频发区,又是中-新生代地壳构造活动的大陆边缘带.中国东部最大规模的郯庐断裂带纵贯胶东半岛西部,苏鲁超高压变质带位于该半岛南侧,彰显其地理位置重要而特殊.为深入认识我国近海与海陆过渡带地壳结构特征及其深部动力学背景等基础科学问题,2013年在胶东半岛东部实施了海陆联合探测项目.本文对布设的北西向宽角反射/折射探测剖面进行了计算处理,获取了该测线的地壳精细结构及其构造特征.结果表明:胶东半岛地壳结构复杂,该区基底埋深较浅,地表速度偏高,地壳速度结构呈现东西迥异的非均匀性特征,具有横向分层、纵向分块的典型特性.作为郯庐断裂带重要组成部分的牟平即墨断裂带是胶东半岛上非常重要的断裂带,该断裂带东西两侧的地壳结构特征差异非常明显,断裂带东侧速度偏低,而西侧速度偏高,地壳各分层界面形态在该断裂带两侧起伏变化明显,地壳结构整体上呈现南东浅北西较深的结构特征.总体来看,胶东半岛不同区段呈现出的结构差异与该区大地构造单元的划分基本相符,在界面起伏变化明显的区域与地表穿过的断裂带遥相呼应.作为华北板块和扬子块体相互碰撞的边缘地带,胶东半岛复杂的深部结构特征与西太平洋板块对其的俯冲挤压有着密切的关联,该研究对了解本区地壳构造变化的深部动力学背景有着重要的研究意义.
学科主题Geology (Provided By Clarivate Analytics)
WOS研究方向Geology
语种中文
CSCD记录号CSCD:5532823
内容类型期刊论文
源URL[http://ir.fio.com.cn/handle/2SI8HI0U/5884]  
专题业务部门_海洋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室
作者单位1.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勘探中心, 郑州, 河南 450002, 中国;
2.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 青岛, 山东 266061, 中国;
3.Geophysical Exploration Center,China Earthquake Administration, Zhengzhou, Henan 450002, China;
4.First Institute of Oceanography,State Oceanic Administration, Qingdao, Shandong 266061, China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潘素珍,王夫运,郑彦鹏,等. 胶东半岛地壳速度结构及其构造意义[J]. 地球物理学报,2015,58(9):3251-3263.
APA 潘素珍.,王夫运.,郑彦鹏.,段玉玲.,刘兰.,...&Li Yiqing.(2015).胶东半岛地壳速度结构及其构造意义.地球物理学报,58(9),3251-3263.
MLA 潘素珍,et al."胶东半岛地壳速度结构及其构造意义".地球物理学报 58.9(2015):3251-3263.
个性服务
查看访问统计
相关权益政策
暂无数据
收藏/分享
所有评论 (0)
暂无评论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


©版权所有 ©2017 CSpace - Powered by CSpa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