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三角洲前缘桩106至黄河海港岸段海底地形冲淤变化研究
刘建立1; 丁继胜1; 仲德林1; 雷宁1; 蒲高军2
刊名海洋科学进展
2006
卷号24期号:4页码:539-545
关键词黄河三角洲 水下岸坡 海底地形 冲淤变化 Yellow River delta submarine bank slope submarine topography changes in scour and silting
ISSN号1671-6647
英文摘要1976年黄河改道从水清沟入海后,黄河三角洲前沿桩106至黄河海港岸段的海底地形遭受强烈侵蚀,岸滩不断蚀退.黄河三角洲强侵蚀岸段岸线监测资料与历史资料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985-2004年该区最大侵蚀深度达7.5 m,其强侵蚀区中心位置经历了由西北向东南移动的过程,范围不断缩小,目前局部地区已发生淤积现象.种种迹象表明,从冲淤并存和以侵蚀为主向冲淤平衡过渡的现象还将长期进行下去.
资助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
WOS研究方向Oceanography
语种中文
CSCD记录号CSCD:2644102
内容类型期刊论文
源URL[http://ir.fio.com.cn:8080/handle/2SI8HI0U/28525]  
专题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
作者单位1.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 青岛, 山东 266061, 中国
2.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 青岛, 山东 266061, 中国
3.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 青岛, 山东 266061, 中国
4.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 青岛, 山东 266061, 中国
5.胜利油田工程设计咨询有限责任公司, 东营, 山东 257000, 中国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刘建立,丁继胜,仲德林,等. 黄河三角洲前缘桩106至黄河海港岸段海底地形冲淤变化研究[J]. 海洋科学进展,2006,24(4):539-545.
APA 刘建立,丁继胜,仲德林,雷宁,&蒲高军.(2006).黄河三角洲前缘桩106至黄河海港岸段海底地形冲淤变化研究.海洋科学进展,24(4),539-545.
MLA 刘建立,et al."黄河三角洲前缘桩106至黄河海港岸段海底地形冲淤变化研究".海洋科学进展 24.4(2006):539-545.
个性服务
查看访问统计
相关权益政策
暂无数据
收藏/分享
所有评论 (0)
暂无评论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


©版权所有 ©2017 CSpace - Powered by CSpa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