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RC  > 北京大学  > 考古文博学院
千手眼大悲像的初步考察——以大足宝顶为例
李崇峰
刊名石窟寺研究
2015
关键词千手观音 译本 千手眼大悲
英文摘要大足宝顶"千手观音像",是中国现存最大的一身集雕刻、彩绘、贴金于一体的同类摩崖石刻。唐贞观中,沙门智通译《千臂千眼经》(经题《千眼千臂观世音菩萨陀罗尼神睨经》)堪称千手观音法之初出,自此中国始有千手眼大悲信仰。武周时,乌仗那高僧达摩战陀于妙氎上画一千臂菩萨像进献武则天,神皇令宫女绣成或使匠人画出流布天下。这应是迄今所知中土最早的千手菩萨像。此后各地雕塑或绘制的千手眼像,在达摩战陀所制祖本的基础上,主要依据伽梵达摩译《千手千眼大悲心经》(经题《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广大圆满无碍大悲心陀罗尼经》)创作。智通译本所据梵本原名疑为Nilakantha,意为孔雀;伽梵达摩译本依据另一梵文原本五Aryanilakantha nama dharani迻译,其中Arya-nilakantha,意为圣孔雀。现存千手眼大悲像整体造型如孔雀开屏之状,疑达摩战陀所创祖本与梵本原始经名有关。武周沙门波仑曰:"千手千眼菩萨者,即观世音之变现,伏魔怨之神迹也。"北宋文人黄庭坚认为:"千手眼大悲菩萨者,观世音之化相也。"换言之,千手眼菩萨与一般观音不能等同,大悲像乃观世音所放"神通之相"。故此,中土现存这种画塑应称"千手眼大悲像"为妥,简作"大悲像"。; 00; 348-375
语种英语
内容类型期刊论文
源URL[http://ir.pku.edu.cn/handle/20.500.11897/480998]  
专题考古文博学院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李崇峰. 千手眼大悲像的初步考察——以大足宝顶为例[J]. 石窟寺研究,2015.
APA 李崇峰.(2015).千手眼大悲像的初步考察——以大足宝顶为例.石窟寺研究.
MLA 李崇峰."千手眼大悲像的初步考察——以大足宝顶为例".石窟寺研究 (2015).
个性服务
查看访问统计
相关权益政策
暂无数据
收藏/分享
所有评论 (0)
暂无评论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


©版权所有 ©2017 CSpace - Powered by CSpa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