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RC  > 北京大学  > 考古文博学院
正定古城平面格局的复原研究
赵献超
刊名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
2017
关键词古今重叠型城址 正定 遗痕 复原
英文摘要正定古城位于今河北省石家庄市北部的滹沱河北岸,是国务院公布的第三批历史文化名城中的一座,城内高密度分布的隋唐以降的文物古迹保存状况相对较好,大体具备分析其平面格局的条件。本文在梳理正定城址变迁历史的基础上,运用古今重叠型城址的研究方法,点、线、面相结合,由近及远,依次复原了清光绪时期、明末清初、唐宝应至明正统、唐初至唐宝应等四个阶段正定城的城市范围与平面格局,厘清了初唐以来正定城在不同历史阶段的特点和重要变化。唐初至唐宝应年间的镇州城呈四门十字街的格局,十字街将全城分为四个坊,各坊内均有"十字区划"法的残留。宝应年间李宝臣之拓城,系在旧城的四面重筑城墙,从而使旧城成为新城的子城。明代正统年间的拓城对整座城池的形态改动较大,城墙呈现"地陷东南"的外部形态。; 06; 6-22
语种中文
内容类型期刊论文
源URL[http://ir.pku.edu.cn/handle/20.500.11897/466186]  
专题考古文博学院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赵献超. 正定古城平面格局的复原研究[J]. 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2017.
APA 赵献超.(2017).正定古城平面格局的复原研究.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
MLA 赵献超."正定古城平面格局的复原研究".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 (2017).
个性服务
查看访问统计
相关权益政策
暂无数据
收藏/分享
所有评论 (0)
暂无评论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


©版权所有 ©2017 CSpace - Powered by CSpa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