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RC  > 北京大学  > 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
面孔加工的认知神经科学研究:回顾与展望; The Cognitive Neuroscience Of Face Processing: A Review
徐岩 ; 张亚旭 ; 周晓林
刊名心理科学进展
2003
关键词面孔加工 梭状回面孔区(FFA) 视觉认知 认知神经科学
DOI10.3969/j.issn.1671-3710.2003.01.006
英文摘要面孔加工的认知神经科学研究中的核心问题是,是否存在功能和神经机制上独立的面孔加工模块以及面孔加工系统的组织形式.使用电生理、脑成像以及对脑损伤病人进行神经心理学检查等手段,研究者已经找到选择性地对面孔反应的脑区,即梭状回面孔区(FFA).文章从面孔加工系统的特异性与多成分性以及面孔识别模型等方面,系统回顾了该领域的主要研究成果.文章最后还简单展望了今后的研究方向.; 国家攀登计划;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项目; 高等院校骨干教师基金;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 中国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 0; 1; 35-43; 11
语种中文
内容类型期刊论文
源URL[http://ir.pku.edu.cn/handle/20.500.11897/15708]  
专题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徐岩,张亚旭,周晓林. 面孔加工的认知神经科学研究:回顾与展望, The Cognitive Neuroscience Of Face Processing: A Review[J]. 心理科学进展,2003.
APA 徐岩,张亚旭,&周晓林.(2003).面孔加工的认知神经科学研究:回顾与展望.心理科学进展.
MLA 徐岩,et al."面孔加工的认知神经科学研究:回顾与展望".心理科学进展 (2003).
个性服务
查看访问统计
相关权益政策
暂无数据
收藏/分享
所有评论 (0)
暂无评论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


©版权所有 ©2017 CSpace - Powered by CSpa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