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RC  > 北京大学  > 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
吐哈盆地胜北-红连地区上侏罗统喀拉扎组一段岩相古地理特征
唐文斌 ; 陈洪德 ; 徐胜林 ; 陈安清 ; 杨帅 ; 郑浩夫
2016
关键词吐哈盆地 台北凹陷 喀拉扎组 沉积相 震积岩 岩相古地理
英文摘要本论文以吐哈盆地台北凹陷胜北-红连地区上侏罗统喀拉扎组一段作为研究对象,主要通过岩心、钻录井资料、测井资料及地震资料对研究区目的层位进行了沉积学和岩相古地理研究。本文依据测井曲线形态和岩性特征将喀拉扎组一段进一步细分为三个砂组。研究区喀拉扎组一段砂组的物源分析主要通过Dickinsom投点图,碎屑组分特征、岩屑特征、重矿物和粘土矿物等多种方法的综合应用,确定了砂体主要以近南北向展布,发育博格达山和觉罗塔格山两个物源区,没有混源沉积区。对吐哈盆地目的层取心段的典型沉积相标志进行了识别,并且完成了粒度分析,继而系统的研究了台北凹陷胜北-红连地区钻井的测井曲线特征和地震资料响应。研究认为,胜北-红连地区主要发育辫状河三角洲-湖泊沉积体系。建立在岩心相、测井相及地震和粒度分析资料的基础上,在单井沉积相综合柱状图中对各个砂组的沉积相进行了划分,主要发育辫状河三角洲前缘亚相,微相包括水下分流河道、分流间湾、河口坝和远砂坝等。依据多口钻井单井沉积相分析,进而完成了研究区横纵向的连井沉积相剖面对比,表明胜北-红连地区物质供给充分,砂体分布范围广,砂地比值高。在三个砂组中,二砂组砂体最发育,砂岩层厚度最大,粒度最粗。在岩心观; 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岩相古地理专业委员会、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沉积学专业委员会、中国地质学会沉积地质专业委员会、中国地质学会地层古生物专业委员会、中国地质学会煤田地质专业委员会、中国石油学会石油地质专业委员会、SEPM(Society for Se; 2
语种英语
出处第十四届全国古地理学及沉积学学术会议
内容类型其他
源URL[http://ir.pku.edu.cn/handle/20.500.11897/487370]  
专题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唐文斌,陈洪德,徐胜林,等. 吐哈盆地胜北-红连地区上侏罗统喀拉扎组一段岩相古地理特征. 2016-01-01.
个性服务
查看访问统计
相关权益政策
暂无数据
收藏/分享
所有评论 (0)
暂无评论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


©版权所有 ©2017 CSpace - Powered by CSpa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