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RC  > 北京大学  > 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
华南扬子区志留纪特列奇中晚期海相红层古地理恢复及形成背景初探
张小乐 ; 刘建波 ; 王怿 ; 戎嘉余 ; 徐洪河 ; 蒋青
2016
关键词华南 扬子区 特列奇中晚期 红层 古地理恢复 海平面 气候变化 海洋化学
英文摘要基于区域地质资料,恢复了华南扬子台地志留纪特列奇中晚期(Crenulata笔石带)海相红层的古地理分布形式。它们的分布特征表明,华夏古陆和川中古陆为碎屑红层的沉积提供了富含三价铁的物源,是该套红层能够形成的最基本地质因素。初步的沉积学研究表明,该套红层沉积于三角洲体系中。现在红层的残留厚度,受到扬子区在特列奇期之后长期抬升与剥蚀的影响。通过与西欧和北美同期红层的对比研究,表明不论在区域上还是在全球范围内,志留纪海相红层的发育均与相对低海平面时期密切相关。志留纪中期冰川作用发生之前,下降的海平面,海水由还原态变为氧化状态,以及变冷的气候等因素,可能共同促进了该期海相红层在世界范围内的发育。; 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岩相古地理专业委员会、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沉积学专业委员会、中国地质学会沉积地质专业委员会、中国地质学会地层古生物专业委员会、中国地质学会煤田地质专业委员会、中国石油学会石油地质专业委员会、SEPM(Society for Se; 1
语种英语
出处第十四届全国古地理学及沉积学学术会议
内容类型其他
源URL[http://ir.pku.edu.cn/handle/20.500.11897/487368]  
专题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张小乐,刘建波,王怿,等. 华南扬子区志留纪特列奇中晚期海相红层古地理恢复及形成背景初探. 2016-01-01.
个性服务
查看访问统计
相关权益政策
暂无数据
收藏/分享
所有评论 (0)
暂无评论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


©版权所有 ©2017 CSpace - Powered by CSpa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