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RC  > 北京大学  > 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
南海北部MD12-3432站MIS11期以来底栖有孔虫反映的古环境变化
梁静之 ; 黄宝琦 ; 董轶婷 ; 贾文博 ; 周彦希
刊名地学前缘
2016
关键词南海北部 底栖有孔虫 初级生产力 溶解氧含量
DOI10.13745/j.esf.2016.04.025
英文摘要南海具有典型边缘海特征,其北部陆坡由于具有高沉积速率的地层剖面,可以用于研究亚轨道尺度气候变化。本研究以南海北部陆坡下部MD12-3432柱状样(19°16.88′N,116°14.52′E,水深2 125m)为主要研究材料,分析其粗组分百分含量、底栖有孔虫丰度和特定环境指示属种的百分含量与丰度,并结合相关研究结果,运用多指标综合分析,重建了南海北部陆坡MIS 11期(距今约40万年)以来的表层初级生产力和底层水溶解氧含量的演化情况。与之前研究不同,本研究发现MIS11期以来南海北部的古生产力在温暖的间冰期高、在寒冷的冰期低,且主要受控于东亚夏季风影响下低纬地区降水强度的变化。在MIS 7期和...;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EI; 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PKU); 中国科技核心期刊(ISTIC);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 04; 292-300; 23
语种中文
内容类型期刊论文
源URL[http://ir.pku.edu.cn/handle/20.500.11897/445528]  
专题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梁静之,黄宝琦,董轶婷,等. 南海北部MD12-3432站MIS11期以来底栖有孔虫反映的古环境变化[J]. 地学前缘,2016.
APA 梁静之,黄宝琦,董轶婷,贾文博,&周彦希.(2016).南海北部MD12-3432站MIS11期以来底栖有孔虫反映的古环境变化.地学前缘.
MLA 梁静之,et al."南海北部MD12-3432站MIS11期以来底栖有孔虫反映的古环境变化".地学前缘 (2016).
个性服务
查看访问统计
相关权益政策
暂无数据
收藏/分享
所有评论 (0)
暂无评论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


©版权所有 ©2017 CSpace - Powered by CSpa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