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RC  > 北京大学  > 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
北祁连桦树沟铜矿床矿物学和硫同位素特征及其成矿意义; Mineralogical and sulfur isotope characteristics of Huashugou copper deposit in Northern Qilian: Implications for metallogenesis
杨秀清 ; 张作衡 ; 段士刚 ; 赵辛敏 ; 田宏海 ; 杨作华
刊名矿床地质
2016
关键词地质学 矿物化学 硫同位素 铜矿床 桦树沟 北祁连 geology mineral chemistry sulfur isotope copper deposit Huashugou Northern Qilian
DOI10.16111/j.0258-7106.2016.01.012
英文摘要桦树沟铜矿床位于北祁连加里东造山带西段.铜矿体赋存于镜铁山BIF型铁矿床桦树沟矿区FeⅤ矿体下盘,矿体受断裂构造控制,矿化岩石主要为铁碧玉岩、石英绢云母千枚岩和碳质千枚岩,围岩蚀变可见硅化、碳酸盐化、绢云母化和绿泥石化.文章对块状铜矿石(富铜矿体)和脉状铜矿石(千枚岩型铜矿体)进行了野外地质特征、矿物学和硫同位素对比研究.富铜矿体与地层产状基本一致,块状矿石矿物组合为黄铜矿+少量黄铁矿+石英+碳酸盐矿物+重晶石,黄铜矿低S、Cu,高Fe.脉状矿石主要表现为石英-碳酸盐-硫化物脉沿千枚理或裂隙产出,矿石矿物组合为黄铜矿+黄铁矿+黝铜矿+镜铁矿+石英+碳酸盐矿物+绢云母+绿泥石,黄铜矿低S高Fe.块状铜矿石中黄铜矿的δ34S变化范围为15.6‰~17.4‰,暗示硫主要来自同期海水.脉状矿石中硫化物的δ34S值低于块状矿石中黄铜矿的δ34S值,黄铜矿、黄铁矿的δ34S值变化范围分别为13.2‰~16.2‰和9.3‰~13.4‰,暗示硫可能主要来自受还原的硫化物和硫酸盐矿物.以上研究表明块状铜矿石和脉状铜矿石可能为不同热事件的产物,结合前人研究成果,笔者认为桦树沟铜矿床为海底喷流沉积叠加后期热液改造成因.绿泥石温度计指示后期热液成矿温度为222℃左右.; 国土资源部公益性行业专项; 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 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PKU); 中国科技核心期刊(ISTIC);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 1; 185-195; 35
语种中文
内容类型期刊论文
源URL[http://ir.pku.edu.cn/handle/20.500.11897/441594]  
专题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杨秀清,张作衡,段士刚,等. 北祁连桦树沟铜矿床矿物学和硫同位素特征及其成矿意义, Mineralogical and sulfur isotope characteristics of Huashugou copper deposit in Northern Qilian: Implications for metallogenesis[J]. 矿床地质,2016.
APA 杨秀清,张作衡,段士刚,赵辛敏,田宏海,&杨作华.(2016).北祁连桦树沟铜矿床矿物学和硫同位素特征及其成矿意义.矿床地质.
MLA 杨秀清,et al."北祁连桦树沟铜矿床矿物学和硫同位素特征及其成矿意义".矿床地质 (2016).
个性服务
查看访问统计
相关权益政策
暂无数据
收藏/分享
所有评论 (0)
暂无评论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


©版权所有 ©2017 CSpace - Powered by CSpa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