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RC  > 北京大学  > 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
滇西澜沧江构造带及邻区几何学,运动学和构造年代学分析; Architecture, kinematics and thermochronology analysis in Lancangjiang Structural Zone,in western Yunnan
张波 ; 张进江 ; 钟大赉 ; 郭磊
刊名地质科学
2009
关键词澜沧江构造带 构造几何学 运动学 激光40Ar-39Ar定年 剪压应变
DOI10.3321/j.issn:0563-5020.2009.03.009
英文摘要滇西澜沧江构造带自北向南沿碧螺雪山和崇山连续延伸;按照构造几何学特点和运动学特征我们把该构造带分为3段:北段、中段和南段;本文对各段的构造、组构、运动学及构造年代学进行了翔实研究,得到以下认识:构造带呈双变质岩带,核部为强变形高级变质岩带,两侧为强变形低级变质岩带,部分剖面几何形态似"花状"构造;宏观和微观组构特征均指示构造带北段和中-南段存在明显的运动学差异,北段为右旋走滑剪切,中、南段为左旋走滑剪切;同构造浅色花岗质糜棱岩中分选出白云母(北段)和黑云母(中段),进行单颗粒矿物的激光熔化40Ar-39Ar定年,结果显示,糜棱岩化造成了花岗质岩石同位素时钟的重置和部分重置;表面年龄指示了该构造带中新世的构造变形事件;其中,北段右旋韧性剪切作用年龄为17.8~13.4 Ma或更早,至少持续到13.4 Ma,构造带中段记录了17.9~13.1 Ma的左行韧性剪切事件;构造变形时代表现出同时代和同期次特点.综合分析认为,位于印度与欧亚大陆斜向汇聚带东缘的澜沧江构造带,是调节印支块体陆内变形的重要变形区域,为典型的新生代剪压应变区;与区内哀牢山-红河构造带新生代左旋走滑相对应;剪压应变和应变分解过程中,构造带东-西向减薄作用通过韧性物质垂向挤出和沿剪切方向的挤出平衡,垂向挤出导致地壳增厚和高应变体的抬升,形成现今的地貌高位,统一的陡立面理和亚水平拉伸线理是韧性物质沿剪切方向挤出的流变学响应;构造带南段和北段运动学差异是澜沧江构造带新生代左旋剪压应变分解的必然产物和运动学要求.;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 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PKU); 中国科技核心期刊(ISTIC);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 0; 3; 889-909; 44
语种中文
内容类型期刊论文
源URL[http://ir.pku.edu.cn/handle/20.500.11897/289558]  
专题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张波,张进江,钟大赉,等. 滇西澜沧江构造带及邻区几何学,运动学和构造年代学分析, Architecture, kinematics and thermochronology analysis in Lancangjiang Structural Zone,in western Yunnan[J]. 地质科学,2009.
APA 张波,张进江,钟大赉,&郭磊.(2009).滇西澜沧江构造带及邻区几何学,运动学和构造年代学分析.地质科学.
MLA 张波,et al."滇西澜沧江构造带及邻区几何学,运动学和构造年代学分析".地质科学 (2009).
个性服务
查看访问统计
相关权益政策
暂无数据
收藏/分享
所有评论 (0)
暂无评论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


©版权所有 ©2017 CSpace - Powered by CSpa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