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RC  > 北京大学  > 城市与环境学院
喜马拉雅山佩枯岗日冰川地貌的年代学、平衡线高度和气候研究
刘耕年 ; 陈艺鑫 ; 张梅 ; 李川川 ; 孔屏 ; Li Yingkui ; Caffee M W
刊名冰川冻土
2011
关键词喜马拉雅山 冰川地貌 宇宙核素 年代学 气候
英文摘要喜马拉雅山珠穆朗玛峰-希夏邦马峰地区是青藏高原南部现代冰川集中发育区之一, 古冰川遗迹亦十分丰富, 是研究第四纪青藏高原冰川形成和演化的关键区, 一直备受地貌和第四纪环境研究者的关注. 应用原地宇宙核素10Be暴露年龄测试技术, 对采自希夏邦马峰西北佩枯岗日拉曲谷地冰碛垄上的冰川漂砾进行年代学研究; 结合冰川地貌分析方法, 对古冰川平衡线高度(ELA)和气候特征进行探讨. 结果表明: 末次冰期时, 拉曲谷地冰川扩张, 发育了山麓冰川, 拉曲Ⅰ冰川面积99.9 km~2, 平衡线海拔5620 m; 拉曲Ⅱ冰川面积97.6 km~2, 平衡线海拔5600 m; 与现代平衡线高度相比, 拉曲Ⅰ和拉曲Ⅱ的平衡线分别下降380 m、400 m. 拉曲在末次冰期存在多次冰进, 拉曲Ⅰ的10Be暴露年龄在42.1~22.3 ka; 拉曲Ⅱ的10 Be暴露年龄在18.6~14.8 ka. 根据地貌法恢复末次冰期拉曲Ⅰ平衡线高度的温度为-10.7℃, 拉曲Ⅱ为-10.6℃, 降水量分别为251~461 mm和261~480 mm, 显示出当时雪线高度的温度状况和现代冰川雪线高度的温度状况接近, 但是降水比现在少得多, 冰川气候类型为亚大陆型, 印度季风减弱带来的水气变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University of Missouri Research Board资助; 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PKU); 中国科技核心期刊(ISTIC);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 5; 959-970; 33
语种中文
内容类型期刊论文
源URL[http://ir.pku.edu.cn/handle/20.500.11897/419959]  
专题城市与环境学院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刘耕年,陈艺鑫,张梅,等. 喜马拉雅山佩枯岗日冰川地貌的年代学、平衡线高度和气候研究[J]. 冰川冻土,2011.
APA 刘耕年.,陈艺鑫.,张梅.,李川川.,孔屏.,...&Caffee M W.(2011).喜马拉雅山佩枯岗日冰川地貌的年代学、平衡线高度和气候研究.冰川冻土.
MLA 刘耕年,et al."喜马拉雅山佩枯岗日冰川地貌的年代学、平衡线高度和气候研究".冰川冻土 (2011).
个性服务
查看访问统计
相关权益政策
暂无数据
收藏/分享
所有评论 (0)
暂无评论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


©版权所有 ©2017 CSpace - Powered by CSpace